[发明专利]弹力平衡机构及弹力平衡式双作用阀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5118.X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68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唐昭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五环特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124 | 分类号: | F16K31/124;F16K31/128;F16K1/00;F16K1/22;F16K5/06;F16K3/00;F15B15/22;F15B13/044 |
代理公司: | 成都知都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06 | 代理人: | 陈钱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力 平衡 机构 作用 阀门 | ||
1.一种弹力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平衡机构包括:
弹力平衡缸,其包括弹力平衡缸缸体(110)、第一活动件(120)、弹性件(130)和连接杆(140);
其中,所述第一活动件(12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弹力平衡缸缸体(110)内,使得在所述弹力平衡缸缸体(110)内形成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活动件(120)两侧的第一腔体(150)和第二腔体(160);所述弹性件(130)设置在所述弹力平衡缸缸体(110)内并作用于所述第一活动件(120)上,使得所述第一活动件(120)能够在所述弹性件(130)的作用下在所述弹力平衡缸缸体(110)内活动;所述连接杆(14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活动件(120)上;并且,在所述弹力平衡缸缸体(1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体(150)相连通的第一接口(170)和与所述第二腔体(160)相连通的第二接口(180);
阀门缸,其包括阀门缸缸体(210)和第二活动件(220);
其中,所述第二活动件(220)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阀门缸缸体(210)中,使得在所述阀门缸缸体(210)内形成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活动件(220)两侧的第三腔体(230)和第四腔体(240);并且,在所述阀门缸缸体(210)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腔体(230)相连通的第三接口(250)和与所述第四腔体(240)相连通的第四接口(260);并且,所述连接杆(140)的另一端相连接可分离地与连接在所述第二活动件(220)上的活塞杆或阀杆(410)相接触;
以及
动力源提供组件,其包括一电磁阀(310);
其中,所述第三接口(250)和所述第四接口(260)分别通过所述电磁阀(310)连接至动力源;并且,所述第一接口(170)或第二接口(180)也与所述动力源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力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30)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50)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力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件(120)的顶部以向下凹陷的方式形成有第一凹槽部(121);
在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活动件(120)以第一凹槽部(121)开口向上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弹力平衡缸缸体(110)内;
所述弹性件(130)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部(121)的槽底与所述弹力平衡缸缸体(110)中第一腔体(150)的腔壁顶部之间;
所述连接杆(140)的上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活动件(120)的底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力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活动件(120)的顶部外侧沿周向设置有第一缺口部(1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力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130)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60)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弹力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件(120)的底部以向上凹陷的方式形成有第二凹槽部(123);
在安装状态下,所述第一活动件(120)以第二凹槽部(123)开口向下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弹力平衡缸缸体(110)内;
所述弹性件(130)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部(123)的槽底与所述弹力平衡缸缸体(110)中第二腔体(160)的腔壁底部之间;
所述连接杆(140)的上端连接在第二凹槽部(123)的槽底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力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活动件(120)的顶部外侧沿周向设置有第二缺口部(124)。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弹力平衡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活动件(120)为第一活塞或者第一膜片;
所述第二活动件(220)为第二活塞或者第二膜片;
所述弹性件(130)为弹簧或者弹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五环特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五环特种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511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