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转子磁极初始位置辨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87077.8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42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徐晖;吴春;何原明;文龙;曾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P21/32 | 分类号: | H02P21/32;H02P21/18;H02P25/0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31001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转子 磁极 初始 位置 辨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转子磁极初始位置辨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多次注入不同电压脉冲,并采集不同电压脉冲下悬空相的端电压,以获得多对采集电压;分别计算多对采集电压的对应电压增量;根据多对采集电压的对应电压增量确定转子磁极可能位于的扇区;计算可能位于的扇区对应悬空相的端电压变化趋势;根据端电压变化趋势确定转子磁极位于的实际扇区,该电机转子磁极初始位置辨识方法无需使用电流信息,只需检测三相端电压,检测时间短、精度高,且易于实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转子磁极初始位置辨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动态性能好、稳态精度高等优势,广泛应用于风机、泵、家用电器、工业制造等各种电机驱动场合。为了实现永磁同步电机的可靠起动,需要获得转子磁极的初始位置,然后施加正确的电压矢量方向。然而,实际过程中由于成本、体积等约束,无法安装位置传感器。如果无法获得转子磁极初始位置,可能会导致电机起动反转,甚至起动失败,这对起动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是不允许的。而对于安装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场合,在起动开始时刻没有绝对位置信号,通常需要额外增加三相霍尔位置传感器,以确定转子磁极初始位置。但是这种方法增加了系统成本并导致位置传感器线路更加复杂,可靠性降低。因此,需要研究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磁极初始位置辨识方法。
目前,初始位置辨识通常是需要施加作用时间短暂且方向不同的电压脉冲,然后比较不同电压方向下母线电流大小,电流越大,说明施加电压方向越靠近转子磁极所在位置;或是施加高频正弦电压信号,通过高频电流响应解调位置,并结合磁极N、S区分方法,得到转子磁极初始位置。
但是,上述方法要求电机具有较大的电感凸极性,即要求d、q轴电感差值越大越好。实际中,对于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其电感凸极性往往较弱。采用施加电压脉冲方式,由于母线电流采样需要用于过流保护,其采样量程宽,分辨率低。因此,在施加不同方向电压脉冲时,其母线电流差异不明显,无法准确辨识磁极位置。如果增加电压脉冲作用时间,则有可能导致电机在初始位置辨识过程发生转动,无法满足高可靠性起动要求。采用高频正弦电压注入方法辨识转子磁极初始位置,需要较高精度的相电流传感器,不适合低成本应用场合,且同样受电流检测精度和电感凸极率的影响。
有鉴于此,一种可以准确判断电机转子磁极初始位置的方法及装置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磁极初始位置辨识方法,该方法可以避免判断过程中转子发生转动,有效缩短了转子磁极初始位置的判断时间,提高了判断精度。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磁极初始位置辨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多次注入不同电压脉冲,并采集不同电压脉冲下悬空相的端电压,以获得多对采集电压;分别计算所述多对采集电压的对应电压增量;根据所述多对采集电压的对应电压增量确定转子磁极可能位于的扇区;计算所述可能位于的扇区对应悬空相的端电压变化趋势;根据所述端电压变化趋势确定转子磁极位于的实际扇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对采集电压中的每对采集电压为相同悬空相在不同注入电压脉冲下的采集电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多对采集电压的对应电压增量确定转子磁极可能位于的扇区的步骤包括:比较所述多对采集电压的对应电压增量的大小以确定转子磁极可能位于的扇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端电压变化趋势为端电压的斜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端电压的斜率确定转子磁极位于的实际扇区的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端电压的斜率的正负确定转子磁极位于的实际扇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至少注入六次不同电压脉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70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