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净化的负氧离子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7246.8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6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邓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多礼新材料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D53/81 | 分类号: | B01D53/81;B01D53/86;B01D53/72 |
代理公司: | 新余市渝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4 | 代理人: | 廖平 |
地址: | 2017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净化 离子 材料 | ||
本发明涉及负氧离子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空气净化的负氧离子材料,包括以下步骤,S1.准备原料:准备聚合物载体,化合物,纳米催化剂,填充材料,竹炭颗粒,胶粘剂和抗菌剂,各种原料分开放置;S2.原料初步配制:以聚合物载体为原料,向聚合物载体中加入备好的化合物,将聚合物载体与化合物在反应器皿中充分反应,并进行搅拌,得到材料A;S3.粉磨原料:将竹炭颗粒放入研磨设备中进行研磨,直至竹炭颗粒研磨成粉末状,得到竹炭粉末,再使粉末过筛。本发明向材料中加入纳米催化剂,纳米催化剂为纳米光催化剂,与周围的氧气发生作用后,具备了氧化能力,能够使空气中的甲醛等污染物分解成无害无味的物质,从而达到了净化空气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负氧离子材料领域,具体是一种空气净化的负氧离子材料。
背景技术
负氧离子是指获得多余电子而带负电荷的氧气离子,它是空气中的氧分子结合了自由电子而形成的,负氧离子是空气中的分子在高压或强射线的作用下被电离所产生的自由电子大部分被氧气所获得的。
中国专利号CN201711433441.0提供具有产生负氧离子功能的空气净化材料,所述材料含有式Ⅰ所示结构的偶氮类化合物,所述的偶氮类化合物材料附着在聚合物载体上,分散在聚合物材料表面或内部。
上述专利号CN201711433441.0中,空气净化材料产生的负氧离子可以和空气中的甲醛、甲苯有有害气体反应,实现有毒气体的彻底分解,但是其净化能力可进一步提高,且不具备除味功能,材料表面容易滋生细菌,因此亟需研发一种空气净化的负氧离子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的负氧离子材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净化能力可进一步提高,且不具备除味功能,材料表面容易滋生细菌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净化的负氧离子材料,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原料:准备聚合物载体,化合物,纳米催化剂,填充材料,竹炭颗粒,胶粘剂和抗菌剂,各种原料分开放置;
S2.原料初步配制:以聚合物载体为原料,向聚合物载体中加入备好的化合物,将聚合物载体与化合物在反应器皿中充分反应,并进行搅拌,得到材料A;
S3.粉磨原料:将竹炭颗粒放入研磨设备中进行研磨,直至竹炭颗粒研磨成粉末状,得到竹炭粉末,再使粉末过筛;
S4.材料配制:过筛后的竹炭粉末倒入材料A中,使其混合后,得到材料B,并向材料B中加入填充材料混合,得到材料C;
S5.催化材料:在混合材料C的同时,向材料C中加入纳米催化剂,得到材料D;
S6.材料成型:材料D中加入胶粘剂,使材料D与胶粘剂融合,材料融合后成型;
S7.抗菌处理:将成型后的材料表面涂覆抗菌剂,得到最终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S1中,聚合物载体为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中的其中一种,化合物为氢氧基。
进一步地,所述S2中,聚合物载体与化合物在反应器皿中充分反应,并进行搅拌,搅拌的时间为5-15分钟,聚合物载体与化合物的比例为:1-3:1-2。
进一步地,所述S3中,在研磨前对竹炭颗粒进行烘干,烘干时长为15-25分钟,密闭放置2-3小时。
进一步地,所述S3中,对竹炭粉末过筛,过筛时使用280-400目标准筛。
进一步地,所述S4中,向材料B中加入填充材料,填充材料与材料B的比例为1-3:1-10,填充材料为乙二醇、乙醇和水中的其中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S5中,材料C中加入纳米催化剂,材料C与纳米催化剂的比例为1-10:1-3,纳米催化剂为纳米光催化剂或普通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多礼新材料研究中心,未经上海多礼新材料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72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