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电子油门踏板堵盖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7298.5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08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唐文杰;晏明伟;曾盼盼;卢新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6/02 | 分类号: | B60K26/02;B60R1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王玉梅;查俊奎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子 油门 踏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子油门踏板堵盖,用于安装在电子油门踏板的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堵盖用于安装在底座上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所述堵盖头部的一侧设有薄壁折角和倒钩,所述倒钩通过薄壁折角与堵盖相连,所述堵盖头部的周围设有第一卡扣、第一拉筋和第二拉筋,所述底座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周围设有与倒钩、第一卡扣、第一拉筋和第二拉筋位置一一对应的第一扣槽、第二扣槽、第一筋槽和第二筋槽。在堵盖上设置了倒钩,倒钩安装在第一扣槽中,避免了汽车在运输、产线装配以及使用过程中堵盖掉落的问题;堵盖安装完毕后,受到薄壁折角的弹性力影响,规避扣合间隙,消除潜在的振动噪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电子油门踏板堵盖。
背景技术
随着乘用车市场发展的日益蓬勃,整车电气化的不断深入,电子油门踏板在乘用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对电子油门踏板的易安装性和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油门踏板一般通过螺栓固定在整车底盘上,为了保护螺栓和美观的目的,电子油门踏板会在螺栓安装孔上配置堵盖。
由于堵盖在电子油门踏板中的装配工序的特殊性,堵盖必须在电子油门踏板安装在车身底盘之后才会进行安装。传统的堵盖若与电子油门踏板的底座过盈配合,则堵盖难以安装;若堵盖与电子油门踏板的底座间隙配合,则堵盖存在掉落的风险,驾驶过程中容易受发动机抖动、车身振动影响产生噪音的问题。同时堵盖与电子油门踏板分体设计,不利于周转运输及装配效率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电子油门踏板堵盖,其优点是容易安装并且能够减少振动噪音。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汽车电子油门踏板堵盖,用于安装在电子油门踏板的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堵盖用于安装在底座上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所述堵盖头部的一侧设有薄壁折角和倒钩,所述倒钩通过薄壁折角与堵盖相连,所述堵盖头部的周围设有第一卡扣、第一拉筋和第二拉筋,所述底座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周围设有与倒钩、第一卡扣、第一拉筋和第二拉筋位置一一对应的第一扣槽、第二扣槽、第一筋槽和第二筋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堵盖安装在电子油门踏板的底座上,用于封住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安装时,倒钩安装在第一扣槽中实现堵盖与底座的连接,避免了汽车在运输、产线装配以及使用过程中堵盖掉落的问题,堵盖安装时,分别将倒钩、第一卡扣、第一拉筋和第二拉筋卡嵌入第一扣槽、第二扣槽、第一筋槽和第二筋槽中即可,安装方便,堵盖安装完毕后,受到薄壁折角的弹性力影响,规避扣合间隙,消除潜在的振动噪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薄壁折角由柔性材料制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薄壁折角既可以弯折又具有一定弹性,可以弯折则堵盖容易安装,具有一定弹性可在堵盖安装后给堵盖提供弹性力,使倒钩、第一卡扣、第一拉筋和第二拉筋与第一扣槽、第二扣槽、第一筋槽和第二筋槽的扣合紧贴而不易产生晃动噪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扣槽内设有用于勾住倒钩的台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倒钩安装在第一扣槽内后不易脱落,从而使堵盖不易掉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卡扣、第一拉筋和第二拉筋与第二扣槽、第一筋槽和第二筋槽为过盈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堵盖安装在第一安装孔或第二安装孔时较为稳定,堵盖不易从第一安装孔或第二安装孔上脱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
1.在堵盖上设置了倒钩,倒钩安装在第一扣槽中,避免了汽车在运输、产线装配以及使用过程中堵盖掉落的问题;
2.堵盖安装完毕后,受到薄壁折角的弹性力影响,规避扣合间隙,消除潜在的振动噪音。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72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