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纱线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7584.1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2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杨军;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军;李勇 |
主分类号: | D06M15/643 | 分类号: | D06M15/643;D06M15/564;D06B15/00;D06B3/04;D06B23/20;D06M101/32;D06M10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屠佳婕 |
地址: | 442329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纱线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纱线及其加工方法,一种新型纱线包括纱线本体,所述纱线本体以纤维为载体,所述纤维的外部涂有涂层材料,一种新型纱线的加工方法包括准备纱线、添加物带液箱、旋转螺丝、远红外烘干箱和成品转轴。本发明涉及纱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可以使得非纱线物质添加到纱线上,相对于纱线含量在10%‑200%之间,同时一种中空带有弧度的旋转螺丝的设计,可以使得不同粘度系数的添加物质都能均匀涂在纱线表面,远红外灯呈环烘状设置,让纱线在垂直方向不经过任何轧棍,可以实现快速凝固干燥的新型纱线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纱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纱线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纱线上添加功能性主要通过两种方法实现:一是纱线染色后整理,在染色后,染纱染缸中,添加相对应的功能性助剂,再经过脱水烘干,让功能性物质依附在纱线表面从而赋予纱线功能性作用;二是在纺丝时,在普通切片中,添加功能性颗粒,然后经过造粒形成功能性纺丝切片,再在纺丝过程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功能性切片,从而在纺丝时赋予纤维功能性作用。但是该两项主要技术,不能大量添加功能性物质,有些功能性添加量过少,不能优越地体现纱线的性能。
但是第一种方法中,功能性助剂的添加量不能添加过多,例如羟基羧基氨基等反应与纱线结合在一起,过多的粘合剂交联剂容易让纱线之间粘结而无法使用,而在第二种方法中,由于纺丝单丝的细度非常低,所以功能性母粒添加量不能过大,不然容易断丝。
而且现有技术对在纱线或者纤维上添加功能性物质,最主要的不足是添加量过少,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10%。而有些功能性物质需要一定的量才能体现其功能性作用,更多的功能性物质由于现有技术设备的限制和自身特点,而导致无法添加。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使得非纱线物质添加到纱线上,相对于纱线含量在10%-200%之间,同时一种中空带有弧度的旋转螺丝的设计,可以使得不同粘度系数的添加物质都能均匀涂在纱线表面,远红外灯呈环烘状设置,让纱线在垂直方向不经过任何轧棍,可以实现快速凝固干燥的新型纱线及其加工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一种新型纱线,包括纱线本体,所述纱线本体以纤维为载体,所述纤维的外部涂有涂层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包括棉、涤纶、尼龙、腈纶、醋酯、羊毛、天丝、莫代尔、黏胶丝等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和化学纤维的纯纺。
进一步地,所述涂层材料包括硅胶、聚氨酯、相变材料、木糖醇、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四氟乙烯等高分子聚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涂层材料的特征粘度系数为1cm2/s~1600cm2/s。
本发明一种新型纱线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或化学纤维材质的纱线,并将该纱线缠绕于经轴外部,准备添加物带液箱,将添加物带液箱的底部均匀打通形成调节螺孔,准备中心处贯通设有添加通孔的旋转螺丝,并将旋转螺丝螺旋接入调节螺孔内,准备远红外烘干箱和成品转轴;
S2:将绕设于经轴外部的纱线依次穿过旋转螺丝中心的添加通孔、远红外烘干箱并绕设于成品转轴的外部,向添加物带液箱内添加涂层材料,并在涂层材料内加入一定比例的调节剂,纱线经过添加物带液箱运动时外部涂覆有涂层材料,之后外部涂有涂层材料的纱线进入远红外烘干箱内进行烘干工作,烘干结束后,形成外部涂有涂层材料的纱线本体,将纱线本体于成品转轴上卷绕成筒。
进一步地,所述远红外烘干箱的烘干温度为100~200℃,烘干时间为5~15s。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螺丝的外径与调节螺孔的直径相同,所述旋转螺丝的内径添加通孔设有不同大小,所述添加通孔与纱线的直径相同,可用于加工不同粗细的纱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军;李勇,未经杨军;李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75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