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西番莲百香果精准控型稳产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88288.3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61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廖汝玉;牛先前;王小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05 | 分类号: | A01G22/05;A01G7/06;A01G17/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饶文君;蔡学俊 |
地址: | 350013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西番莲 百香果 精准 稳产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西番莲百香果的精准控型稳产栽培方法,通过集成隔年轮畦的限根栽培技术、百香果高密度栽培技术和百香果精准控稍整形修剪技术,有效解决连作障碍问题,克服西番莲百香果高密度栽培障碍,提高棚架空间利用率,实现高产稳产。本技术的应用,突破原有轮作种植模式下,因棚架空间不足等原因导致的产量低、果实品质不佳、综合效益较低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培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西番莲百香果的精准控型稳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西番莲百香果具有速生快长的优点,当年种植当年收益;种植规模灵活、投资小,已成为脱贫致富的“福果”,是近年重点打造的新兴果树产业。目前福建省有20万亩栽培面积,全国有近百万亩。但西番莲百香果产业目前有两个问题,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一是西番莲百香果种植的连作障碍问题,主要表现为病虫害发生率高且严重、树势弱、果小、质差。二是产量偏低,当前亩产普遍在1500斤左右。突破连作障碍和低产问题,是西番莲百香果种植效益提升必须跨越的门槛。
隔年轮畦是克服西番莲百香果轮作障碍的最有效技术,密植则是提高作物单产的重要途径。但在百香果以往生产过程中,隔年轮畦造成了近一半果园土地闲置,不被生产者采用;而百香果高密度种植,因为缺乏配套的整形修剪技术,植株生长在同一棚架空间,造成果园高度郁闭,严重影响成花和座果,导致产量低,病虫害严重。
本发明将隔年轮畦技术、高密度栽培技术和精准控稍整形修剪技术进行融合,以提高西番莲百香果棚架空间利用率作为切入口,在开展隔年轮畦高密度栽培的同时,通过改变整形修剪方法,大幅提高棚架空间利用率。既没有增加种植面积、也没有改变种植棚架,却能实现高密度种植,解决西番莲百香果的连作障碍和产量、品质低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西番莲百香果的精准控型稳产栽培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隔年轮畦造成的果园土地闲置的技术难题,并且解决了百香果高密度种植造成的果园高度郁闭,产量低、病虫害严重的技术难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整畦。畦面宽1.2m,畦高0.5m,沟宽0.3m。隔畦种植,所间隔的种植畦作为次年的种植畦。保持沟深50cm,以防止当年植株根系水平串畦。
2)搭棚架。按照现行平棚型搭架方式进行。即:立柱间距3*3m,高度1.8-2.0m,立柱垂直于地面。根据现行拉线方式和材料进行拉线;主线固定于立柱中央,与种植畦走向平行;在主线左右两侧各拉副线一条,与主线平行,间距1m;辅助线与主线、副线垂直,根据需要立柱间拉线2-3条。
3)种植。按株距0.75-1.0m、行距3.0m隔畦种植,即每两根立柱间种3-4株。
4)引蔓。将每畦第一株引至主线,第二株引至主线左边的副线,第三株引至主线右边的副线,第四株再引至主线,第五和第六株参照第二和第三株,以此类推。
5)主蔓打顶。在主蔓生长至距棚架顶部约20cm时,进行打顶,以促发一级蔓。
6)一级蔓管理。在主蔓打顶后,选留2个健壮侧芽作为一级蔓。引导一级蔓上棚架线(主线或副线),并沿棚架线平行反方向进行绑蔓,固定生长方向。在一级蔓分别长至1.5m时,进行打顶,控制生长量。
7)二级蔓管理。一级蔓上萌发侧芽,培养成二级蔓,并作为当年第一批的主要结果枝蔓。二级蔓全部从棚架上垂向地面,形成垂帘式生长模式。同一位置只保留一个二级蔓,多余的枝蔓要及时去除。二级蔓结果3-6个,在最后一个座果位的下一节叶片位置摘心。二级蔓60-80cm内没有座果或花序的要及时在基部第二个节位进行回缩剪除,促发新的二级结果蔓,并参照“二级蔓管理”进行管理。
8)采收后,1-2天内将已采果的二级蔓在基部第2个节位回缩修除,促发新的二级级结果蔓(当年第二批主要结果蔓),并参照“二级蔓管理”进行管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82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肠蛋白粉烘干系统
- 下一篇:一种超高频电子防伪标签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