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顶盒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88508.2 | 申请日: | 2019-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30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荣;黎亮齐;沈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1/422 | 分类号: | H04N21/422;H04N21/4363;H04N21/438;G08C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顶盒 控制 方法 系统 相关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机顶盒的控制方法,包括:首先,遥控器响应于用户针对第一频道的选择操作,向电视机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然后,电视机在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后,向红外控制设备发送第一频道对应的第一红外码。接着,红外控制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红外码后,将第一红外码通过红外线发送给机顶盒。接着,机顶盒在接收到第一红外码后,获取第一频道的视频数据,并将第一频道的视频数据发送给电视机。最后,电视机播放第一频道的视频数据。这样,实现用户只通过电视遥控器,对电视和机顶盒同时进行控制,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顶盒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有线数字电视的不断普及,用户在电视上都配置了机顶盒(set top box,STB)用以接收、解析和播放广播电视直播节目。当前,电视上也会安装有一定的视频应用,用户可以通过电视自带的视频应用,观看因特网上的一些点播视频资源。
目前,用户在需要观看机顶盒的直播节目时,需要先利用电视机遥控器进入电视机的信号源选择界面,选择对应的机顶盒设备。在选择机顶盒设备作为信号源之后,用户需要利用机顶盒遥控器,通过红外遥控信号,控制机顶盒完成直播节目的换台等操作。这样,通过两个遥控器分别对电视机和机顶盒进行控制,操作过程繁琐。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机顶盒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可以实现用户只通过电视遥控器,对电视和机顶盒同时进行控制,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机顶盒的控制方法,包括:首先,遥控器响应于用户针对第一频道的选择操作,向电视机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然后,电视机在接收到第一控制指令后,向红外控制设备发送第一频道对应的第一红外码。接着,红外控制设备在接收到第一红外码后,将第一红外码通过红外线发送给机顶盒。接着,机顶盒在接收到第一红外码后,获取第一频道的视频数据,并将第一频道的视频数据发送给电视机。最后,电视机播放第一频道的视频数据。
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机顶盒控制方法,当电视机通过遥控器接收到用户针对机顶盒输入的操作指令时,电视机可以将该操作指令对应的红外码发送给红外控制设备,红外控制设备在接收到红外码之后,可以发送该操作指令对应的红外控制信号给机顶盒。机顶盒在接收到该红外控制信号之后,可以执行该操作指令。这样,可以实现用户只需在单个遥控器上输入操作指令,就能完成对机顶盒和电视的控制。并且,即使机顶盒和电视机相对于遥控器而言在不同的方向上,也不需要用户在输入操作指令时,刻意的将遥控器对准某一个方向,实现了遥控器在任一方向上,都能对电视机和机顶盒进行控制。简化了用户的操作过程,提高了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遥控器响应于用户针对第一频道的选择操作,向电视机发送第一控制指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当电视机与机顶盒同时处于待机状态时,遥控器响应于用户针对电视机的开机操作,向电视机发送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电视机和机顶盒切换至开机状态。然后,电视机在接收到第二控制指令后,切换至开机状态并向红外控制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对应的第二红外码。接着,红外控制设备在接收第二红外码后,将第二红外码通过红外线发送给机顶盒。最后,机顶盒在接收到第二红外码后,切换至开机状态。这样,用户只需利用一个遥控器就可以同时遥控电视机和机顶盒开机,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首先,当电视机与机顶盒同时处于开机状态时,遥控器响应于用户针对电视机的待机操作,向电视机发送第三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电视机和机顶盒切换至待机状态。然后,电视机在接收到第三控制指令后,切换至待机状态并向红外控制设备发送第三控制指令对应的第三红外码。接着,红外控制设备在接收第三红外码后,将第三红外码通过红外线发送给机顶盒。最后,机顶盒在接收到第三红外码后,切换至待机状态。这样,用户只需利用一个遥控器就可以同时遥控电视机和机顶盒进行待机,简化了用户的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85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