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档位信号结构件及电子换挡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8766.0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96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周亮;卢新田;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9/02 | 分类号: | F16H59/02;F16H63/4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王秀娟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档位 信号 结构件 电子 换挡 | ||
1.一种汽车档位信号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旋转支架、滑块、滑动磁铁、固定支架及旋转磁铁;固定支架通过螺钉固定在电路板上,旋转磁铁可转动设于固定支架的下端,滑块可上下滑动地设于固定支架上;滑动磁铁固定在滑块上随滑块一起沿固定支架上下滑动;旋转支架一端与旋转磁铁连接,用于拨动旋转磁铁转动,另一端与滑块上端的限位式滑槽滑动连接,旋转支架的第三端与滑档杆可转动连接;电路板上设置有旋转霍尔传感器及开关霍尔传感器,旋转霍尔传感器与旋转磁铁配合,用于感应磁场偏转从而输出档位信号,开关霍尔传感器用于检测滑动磁铁的位置,从而控制电路板保持在自动挡的电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档位信号结构件,其特征在于,固定支架的外侧面上端设有两根竖直滑轨;滑块的两侧设有弹性悬臂;弹性悬臂的上端与滑块本体连接,其下端为自由端;弹性悬臂的下方设有滑动支脚;滑块通过弹性悬臂及滑动支脚可滑动插装在固定支架的两根竖直滑轨上,弹性悬臂与竖直滑轨预压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档位信号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悬臂与滑块本体一体注塑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档位信号结构件,其特征在于,旋转支架呈人字形,人字形的头部设有球头结构,人字形的一侧设置为卡接臂,卡接臂设有开口朝下的卡槽;另一侧设置为夹臂,两夹臂的底端内侧面设有圆柱凸起,两圆柱凸起相对;旋转支架通过其卡槽可转动卡接在旋转磁铁上端的圆柱状凸起上,夹臂的两圆柱凸起可转动地插接在换挡杆下端凸台的两圆孔内,旋转支架的球头结构可滑动插装在滑块的限位式滑槽内。
5.一种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换挡杆组件、齿形槽,以及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换挡信号结构件;
壳体包括上壳体及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包围成用于容纳换挡杆组件、齿形槽及换挡信号结构组件的空间;
齿形槽安装在下壳体的底部,齿形槽内设有换挡齿形;
换挡杆组件包括换挡杆,所述换挡杆的上端从上壳体伸出用于连接手柄,换挡杆的下端从下壳体伸出与齿形槽内的换挡齿形滑动接触;
换挡信号结构组件安装在上壳体及下壳体的侧壁,用于输出档位信号使换挡杆在不同档位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上壳体的顶部设有上开口,上开口的两侧设有定位槽;换挡杆组件包括换挡杆、球笼衬套、档位销及挡位弹簧;换挡杆的中间部设有球形凸起,球形凸起的两端径向设有定位柱,两定位柱与球形凸起组成十字万向节结构;换挡杆的下端轴向设有阶梯式盲孔;档位销及挡位弹簧设于所述阶梯式盲孔内,挡位弹簧上端抵靠阶梯式盲孔的小孔底面,下端抵靠档位销;球笼衬套套装在球形凸起上,球形凸起及球笼衬套设于上壳体的上开口中,球形凸起的两定位柱从球笼衬套的开口中伸出插入上壳体的定位槽中;球笼衬套弹性可变形连接换挡杆与上壳体,用于消除换挡杆与上壳体间的自由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球笼衬套设有与换挡杆的球形凸起适配的球形内壁,球形内壁的外侧设有圆形外壁,球形内壁的顶部及中间部通过若干连接筋与圆形外壁连接;球形内壁的中心部以下均匀设有若干下开口,所述下开口用于使球形内壁产生弹性变形;球笼衬套的两侧对称设有两组弹性卡扣组件,弹性卡扣组件包括设置在球形内壁外表面下端的一个下弹性卡扣和设置在圆形外壁外表面上端的两个上弹性卡扣,下弹性卡扣从圆形外壁的下开口中伸出与上壳体的上开口内壁预压配合连接,两个上弹性卡扣分别位于下弹性卡扣的左右两侧,上弹性卡扣与上壳体的上开口内壁预压配合连接;上弹性卡扣及下弹性卡扣均包括卡接臂及连接在卡接臂下端的卡接部,卡接臂的上端与球形内壁或圆形外壁连接,其下端为自由端,卡接部设于自由端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挡位销呈中间大两端小的阶梯圆柱状,中间大直径圆柱部的的表面设有若干弹性片,弹性片的外侧设有挤压凸起,挡位销尾部小直径圆柱部的末端设置为可变形爪部,所述弹性片及可变形爪部用于弹性连接挡位销与换挡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奥联汽车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876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