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考虑模型和数据不确定性的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88851.7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75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钢;谭波;梁伟阁;佘博;田福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7;G01M13/045;G06F119/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李满 |
地址: | 43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考虑 模型 数据 不确定性 滚动轴承 剩余 寿命 预测 方法 | ||
1.一种考虑模型和数据不确定性的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利用振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训练用滚动轴承全寿命周期水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和测试用滚动轴承截止到当前运行周期水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
步骤2:在步骤1采集的训练用滚动轴承全寿命周期水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基础上,利用morlet小波变换方法提取训练用滚动轴承全寿命周期水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时频图,同时采用morlet小波变换方法提取测试用滚动轴承不同运行周期水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时频图;
步骤3:将训练用滚动轴承全寿命周期水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时频图作为输入,训练用滚动轴承各运行周期在训练用滚动轴承全寿命周期中的比例作为标签,训练多尺度深度卷积网络,将测试用滚动轴承不同运行周期水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时频图输入至训练好的多尺度深度卷积网络中,得到反映测试滚动轴承性能状态的健康因子数据,构建健康因子的多尺度深度卷积网络由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组成,多尺度深度卷积网络中不同网络层次之间节点的连接存在不确定性,表现为健康因子构建模型的不确定性,采用变分推断法推导出健康因子构建模型不确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即各个运行周期内测试滚动轴承健康因子值的概率分布结果;
步骤4:将测试滚动轴承健康因子数据作为输入,利用改进相关向量机模型对所述健康因子数据进行回归预测分析,根据失效阈值预测测试滚动轴承剩余寿命,由于多尺度深度卷积网络构建的不同运行周期的测试滚动轴承健康因子数据与实际性能退化状态存在偏差,因此用于回归预测的测试滚动轴承健康因子数据存在不确定性,利用改进相关向量机模型定量分析测试滚动轴承健康因子数据不确定性,得到各个运行周期内健康因子预测值的概率分布结果,所述改进相关向量机模型为利用多项式模型拟合的改进相关向量机模型;
步骤5:将各个运行周期内测试滚动轴承健康因子值的概率分布结果与相应运行周期的健康因子预测值的概率分布结果相乘,得到步骤4所述测试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结果的置信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模型和数据不确定性的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中,利用morlet小波变换方法提取训练用滚动轴承全寿命周期水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时频图的具体方法为:
式中,α为小波变换尺度参数;β为小波变换的变换参数;x(t)为步骤1中采集的滚动轴承全寿命周期水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ψα,β∈L2(R),ψα,β表示小波变换时用到的母小波函数,L2(R)表示平方可积的实数空间,是ψα,β的共轭复数,t表示采样时间,一维的振动加速度信号x(t)映射到二维的时频特征矩阵U(α,β),得到振动加速度信号时频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模型和数据不确定性的滚动轴承剩余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为:训练用滚动轴承全寿命周期水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时频图作为输入,利用多尺度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构建反映测试滚动轴承性能状态的健康因子数据,采用变分推断法定量分析得到各个运行周期内测试滚动轴承健康因子值的概率分布结果的方法为:
式中,其中xt表示提取的t时刻训练用滚动轴承全寿命周期水平方向的振动加速度信号时频图,N表示训练数据量;为xt对应的输出,yt表示训练标签,为对应的性能状态值,性能状态是指滚动轴承当前运行周期t占全寿命周期的比例;y*表示将测试滚动轴承截至目前运行周期内的时频图输入到训练好的多尺度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中得到的输出值,即为测试滚动轴承健康因子均值;x*表示利用morlet小波变换将测试滚动轴承水平方向振动加速度信号转换为时频图后组成的测试滚动轴承截至目前运行周期内的时频图集;V是多尺度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交叉验证次数;为第v次交叉验证时的多尺度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权重随机变量,最终得到测试滚动轴承健康因子均值y*和健康因子构建模型不确定性导致的测试滚动轴承健康因子概率分布结果的方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885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