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落锤冲击模式下锚杆全程动载响应特征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90035.X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72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娄金福;高富强;王晓卿;李建忠;杨磊;杨景贺;原贵阳;刘晓敏;曹舒雯;陈金宇;孙志勇;王东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世虹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落锤 冲击 模式 下锚杆 全程 响应 特征 检测 方法 | ||
1.一种落锤冲击模式下锚杆全程动载响应特征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以大于激发锚杆塑性变形的最小能量值Emin的能量冲击所述锚杆,直至所述锚杆的杆体发生断裂,记录总冲击次数n;
S2,获取第i次冲击过程中冲击端的动载荷F、杆体伸长量d及对应的冲击时刻t,形成第i次冲击的数据集;
S3,根据n次冲击的所述数据集,获得冲击动载荷Favg、累计伸长量dmax、动态延伸率ε、累计吸能量Emax和吸能率Eul,形成所述锚杆动载响应的参数;
所述冲击动载荷Favg为固定时间区域内,获得第i次冲击的冲击端的动载荷F的加权平均值Fi,avg的n次平均值;累计吸能量Emax为固定时间区域内,每次冲击的所述杆体吸收的能量Ei,max的累计值;累计伸长量dmax为固定时间区域内,最大伸长量di,max的累计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锤冲击模式下锚杆全程动载响应特征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包括:
S31,根据n次冲击的所述数据集中的冲击端的动载荷F和采样时刻t,获得第i次冲击的最大动载荷值Fi,max和所述最大动载荷值Fi,max所对应的冲击时刻ti,fmax;
S32,根据n次冲击的所述数据集中的杆体伸长量d和采样时刻t,获得第i次冲击的最大伸长量di,max、所述最大伸长量di,max所对应的冲击时刻ti,dmax、累计伸长量dmax和动态延伸率ε;
S33,在第i次冲击的所述数据集中,选取冲击端的动载荷F在(ti,fmax,ti,dmax)时间区间的数据,获得第i次冲击的冲击端的动载荷F的加权平均值Fi,avg和冲击动载荷Favg;
S34,在第i次冲击的所述数据集中,选取冲击端的动载荷F和杆体伸长量d在(ti,fmax,ti,dmax)时间区间的数据,获得每次冲击的所述杆体吸收的能量Ei,max、累计吸能量Emax和吸能率Eu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锤冲击模式下锚杆全程动载响应特征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S4,根据所述锚杆动载响应的参数,获得所述锚杆动载冲击响应全过程检测曲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锤冲击模式下锚杆全程动载响应特征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包括:
S41,按照冲击过程的发生顺序,根据第i次冲击的所述数据集中,在时间区间ti=(ti,fmax,ti,dmax)内获取冲击端的动载荷F和杆体伸长量d,获得n次冲击的杆体累计伸长量∑di,t与冲击端的动载荷F的数据集;
S42,以所述累计伸长量为横坐标,所述冲击端的动载荷为纵坐标形成坐标系,将n次冲击的杆体累计伸长量∑di,t与冲击端的动载荷F的数据集绘制于坐标系中,获得锚杆冲击响应数据的散点图;
S43,根据所述散点图,获得上包络线和下包络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锤冲击模式下锚杆全程动载响应特征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2中,
所述累计伸长量
所述动态延伸率
其中,L为杆体测试段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落锤冲击模式下锚杆全程动载响应特征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3中,
所述冲击动载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003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