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的车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0052.3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2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士军;祁玲华;周建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3/30 | 分类号: | F21S43/30;F21S43/235;F21Y115/10;F21W10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1 | 代理人: | 张依凡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车灯 系统 | ||
一种车辆的车灯系统,包括:光源;第一配光组件,配置为将光源发出的光朝向车辆的外部反射;第二配光组件,配置为接收由第一配光组件反射的光并均匀地将其再次朝向车辆的外部反射;和位置框架,第二配光组件至少部分地插入位置框架以进行定位;其中第一配光组件和第二配光组件具有不同的配光效果。车灯系统通过结合两种不同配光结构,使得光源能够依次地进行多重反射,以解决单一配光结构无法克服的视觉效果缺陷,获得更为均匀的发光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照明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车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简单的出行代步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现代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外观、技术、安全等方面。汽车灯具作为重要的法规件不仅能够给驾乘人员提供照明作用,也能够给其他道路使用者信号作用。现有车灯系统的配光系统较为单一,导致车灯点亮时的颗粒感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车辆的车灯系统。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得车灯系统的结构更为简单紧凑,点亮效果更加立体、均匀,且具有较低的制造成本。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车灯系统,包括:
光源;
第一配光组件,配置为将所述光源发出的光朝向所述车辆的外部反射;
第二配光组件,配置为接收由所述第一配光组件反射的光并均匀地将其再次朝向所述车辆的外部反射;
位置框架,第二配光组件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位置框架以进行定位;其中
所述第一配光组件和所述第二配光组件具有不同的配光效果。
可选地,所述位置框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容纳位,所述第二配光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导光单元,且
所述导光单元沿着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容纳位并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导光。
可选地,所述导光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导光单元在所述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以及
所述导光单元的接收面和/或发射面形成有配光花纹,且所述配光花纹为网格状或竖条状。
可选地,所述导光单元的数量为一个,所述一个导光单元的发射面与所述位置框架的外表面基本平齐;
所述第一配光组件具有凹口,至少部分所述导光单元被容纳在所述凹口内。
可选地,所述车灯系统还包括:
灯板,用于安装所述光源,所述灯板配置为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定位于所述凹口的顶壁外侧或底壁外侧;其中
所述光源为LED灯,固定于所述灯板上,并位于所述凹口的凹陷壁和所述导光单元之间的区域内;以及
所述第一配光组件为反射碗。
可选地,所述灯板位于所述凹口的底壁外侧;
所述导光单元的顶部形成有顶卡接部,所述导光单元的底部形成有底卡接部;以及
所述顶卡接部卡接于所述凹口的所述顶壁和所述位置框架之间,所述底卡接部卡接于所述凹口的所述底壁的内侧。
可选地,所述灯板位于所述凹口的顶部外侧;
所述导光单元的底部形成有底卡接部;以及
所述底卡接部卡接于所述凹口的所述底壁和所述位置框架之间。
可选地,所述车灯系统还包括:
灯板,用于安装所述光源,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00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