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油气储运的油槽内油气排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90253.3 | 申请日: | 2020-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46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冬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冬旭 |
主分类号: | B65D90/32 | 分类号: | B65D90/32;B01D47/02;B01D5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万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64 | 代理人: | 伍时礼 |
地址: | 1324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油气 储运 油槽 排放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油气储运的油槽内油气排放装置,包括蓄能组件、过滤组件,蓄能组件与过滤组件相连接且蓄能组件、过滤组件均设置在储油罐体上端;所述蓄能组件包括按压壳体,按压壳体由橡胶制成,按压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孔且通过进气孔与储油罐体顶端相连通,进气孔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按压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孔且通过出气孔与输送管道的一端相连通,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伸入过滤组件内,出气孔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壳体,过滤壳体内设置有水,输送管道的一端伸入过滤壳体内且过滤壳体内的水位高度高于输送管道的端头高度,过滤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出油口,过滤壳体顶端设置有排气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储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油气储运的油槽内油气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无论石油公司或者具有油槽设备的工业环境,为避免压力蓄积过大而发生危险,在油槽内必须对于油气的压力进行适当释放与排放。而现今的油气释放,主要是在主油槽的油气的排气管路的路径设置抽气风扇,然后抽至排气管路的顶部,接着排放到大气中,然而此种排放由于混有许多油份,因此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同时,采用抽气风扇这种电力设备进行排气操作,有可能导致油气燃烧,严重增大了油气储运的危险性,给油气储运工作带来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利的用于油气储运的油槽内油气排放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油气储运的油槽内油气排放装置,包括蓄能组件、过滤组件,蓄能组件与过滤组件相连接且蓄能组件、过滤组件均设置在储油罐体上端;所述蓄能组件包括按压壳体,按压壳体由橡胶制成,按压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气孔且通过进气孔与储油罐体顶端相连通,进气孔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按压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气孔且通过出气孔与输送管道的一端相连通,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伸入过滤组件内,出气孔内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过滤壳体,过滤壳体内设置有水,输送管道的一端伸入过滤壳体内且过滤壳体内的水位高度高于输送管道的端头高度,过滤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出油口,过滤壳体顶端设置有排气口。
进一步的,所述按压壳体内设置有复位弹簧;当对按压壳体进行按压操作后,复位弹簧的弹性作用力可令按压壳体恢复原状。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壳体一侧的出油口与回油管道的一端相连通,回油管道的另一端与储油罐体顶端相连通,所述回油管道呈倾斜状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壳体固定连接在储油罐体顶端,过滤壳体一侧设置有控水口,控水口上设置有控水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壳体顶端设置有净化壳体并通过排气口与净化壳体相连通,排气口内设置有第一排气板,净化壳体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净化壳体顶端嵌接有第二排气板,第一排气板、第二排气板上均设置有排气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储油罐体内设置有若干个隔断机构并通过隔断机构将储油罐体内部划分为若干个独立储油腔体;所述隔断机构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活动板、动力组件,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对称设置且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的外径与储油罐体的内径相适配;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上下两端分别与储油罐体内部上下两端相连接,第一隔板上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贯穿通孔,第二隔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与第一贯穿通孔相对应的第二贯穿通孔;所述活动板设置在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之间,活动板上设置有第三贯穿通孔,活动板底端连接有动力组件并可通过动力组件推动活动板在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之间相对滑动;当活动板上的第三贯穿通孔与第一贯穿通孔、第二贯穿通孔相对应时,储油罐体内部的独立储油腔体呈连通状态;当活动板上的第三贯穿通孔与第一贯穿通孔、第二贯穿通孔相错位时,储油罐体内部的独立储油腔体呈封闭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旋转螺杆、固定螺母,固定螺母位于活动板下方且固定螺母固定连接在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之间,所述旋转螺杆套接在固定螺母内且旋转螺杆与固定螺母螺纹连接,旋转螺杆的一端与活动板底端可转动连接,旋转螺杆的另一端穿过储油罐体底端端壁后与手持件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冬旭,未经王冬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02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