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窥镜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1883.2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45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原田高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B1/273 | 分类号: | A61B1/273;A61B1/015;A61B1/012;A61B1/005;A61B1/0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窥镜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产生立起操作线的滑动不良的内窥镜。内窥镜(10)具备:插入部(24);操作部(22),与插入部(24)的基端侧连接;立起操作杆(20),设置于操作部(22);立起台(36),设置于插入部(24)的前端侧;立起操作线(40),将立起操作杆的操作传递至立起台(36);滑块(110),根据立起操作杆的操作,能够沿立起操作线的轴向进退自如地移动;及套管(112),外嵌配置于立起操作线的操作部侧的连接部(41)。滑块(110)具有与套管(112)对应的容纳部(118),且以套管配置于容纳部的状态连结滑块与套管。套管具有压接固定于立起操作线的压接部(114),压接部配置于容纳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尤其涉及一种构成为通过操作部的操作部件能够操作旋转自如地设置于插入部的前端侧的立起台的内窥镜。
背景技术
在内窥镜中,从设置于操作部的处置器具导入口导入各种处置器具,并且将该处置器具从在插入部的前端部开口的处置器具导出口向外部导出而用于处置。例如,在十二指肠镜中使用导丝或造影软管等处置器具,在超声波内窥镜中使用穿刺针等处置器具。并且,在其他直视镜及侧视镜中使用钳子或勒除器等处置器具。这种处置器具为了对受检体内的所希望的位置进行处置而需要在前端部件中变更导出方向。因此,在插入部的前端部设置有变更处置器具的导出方向的立起台。如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内窥镜,这种立起台例如与从插入部的前端到操作部配置的立起操作线的前端部直接或间接连接。
并且,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内窥镜的操作部设置有立起操作杆(操作部件)及与立起操作杆连结的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具有根据立起操作杆的操作而沿立起操作线的钢丝轴方向滑动移动的滑块。在该滑块中连结有立起操作线的基端部。由此,当操作了立起操作杆时,立起操作线经由连杆机构的滑块在插入部内被推拉,从而立起台的姿势在倒伏位置与立起位置之间变更。
在此,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通过焊锡将操作线(立起操作线)的端部固定于沿钢丝轴方向滑动移动自如的活塞的内容。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13061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的内窥镜存在由焊锡固定时所使用的焊剂的焊接方法及焊锡的温度的波动引起的立起操作线与滑块之间的固定强度不稳定这一问题。并且,基于焊锡的操作也需要时间,而且,当焊剂附着于周围的其他组件时,存在可能会腐蚀其他组件的顾虑。
另外,当代替基于焊锡的固定而例如采用了基于钎接或熔接的固定方法时,需要大型设备,并且这些固定方法作为将立起操作线组装于内窥镜之后的操作并不适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轻松且可靠地连结立起操作线与滑块的内窥镜。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内窥镜具备:插入部,具有前端及基端;操作部,与插入部的基端侧连接;操作部件,设置于操作部;立起台,旋转自如地设置于插入部的前端侧;立起操作线,从操作部到插入部配置,并且将操作部件的操作传递至立起台;滑块,配置于操作部的内部,并根据操作部件的操作,能够沿立起操作线的轴向进退自如地移动;及套管,外嵌配置于立起操作线的操作部侧的连接部,滑块具有划分形成与套管对应的圆筒状的套管容纳空间的容纳部,内窥镜具备以套管配置于容纳部的状态连结滑块与套管的连结部,套管具有压接固定于立起操作线的压接部,压接部配置于容纳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中,连结部优选具备能够使滑块及套管装卸自如的连结部件。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中,压接部的整体优选配置于容纳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中,压接部优选具有凹凸形状的压接面。
套管优选在轴向上与压接部不同的位置上具有非压接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中,非压接部优选具有比压接部更大的外径,且具有与容纳部的内面卡止而限制套管向轴向的基端侧的移动的卡止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株式会社,未经富士胶片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18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