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高阻燃性能的PET薄膜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2585.5 | 申请日: | 2020-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02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赵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施恺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K13/04;C08K5/03;C08K3/32;C08K7/14;C08K3/34;C08K3/36;C08J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姚昌胜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阻燃 性能 pet 薄膜 | ||
一种具有高阻燃性能的PET薄膜,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十溴二苯乙烷2‑4份、1010抗氧剂0.7‑1.4份,168抗氧剂0.2‑0.7份、次磷酸镁6‑10份,四氢呋喃1‑1.5份、其他助剂2‑4份、PET3‑5份、玻璃纤维6‑8份、纳米蒙脱土11‑16份、硅烷偶联剂3.5‑4.5份和二氧化硅1.3‑4.3份,十溴二苯乙烷2份、1010抗氧剂0.7份,168抗氧剂0.2份、次磷酸镁6份。本发明采用本发明PET阻燃混合材料和增韧混合材料制得的PET阻燃薄膜制品,韧性好、抗张强度高,阻燃效果好,玻璃纤维、纳米蒙脱土、硅烷偶联剂和二氧化硅解决韧性与相容性,并保持PET薄膜的优性与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阻燃性能的PET薄 膜。
背景技术
PET阻燃薄膜在国内乃至国际都是一项新技术与技术难题。国际 上真正意义上阻燃V0级而且各项力学性能都优良的,只有日本三菱。 其技术处于保密领域垄断地位,其产品价格高昂。国内也在研究用酯 交换方式把磷酸酯引入PET分子骨架内,但实际操作起来很不方便, 代价高昂,且难以做到真正意义的V0级,所以现阶段难以扩展。
人们尝试用传统方便实用的添加型阻燃剂,但是存在相容性、分 散性、界面性和持久性差以及对操作工的毒性问题,特别是韧性差无 实用意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采用阻燃母粒,有人用PE、PP、 EVA作载体,但均存在有相容性差和韧性差的问题。为此,人们用PET 作载体,但是做出的PET阻燃薄膜,韧性差无实用意义。于是人们寻 找各种增韧剂,有些增韧剂添加进去,反而使其产品变脆,有些增韧 剂添加进去,有所改善,但是效果不大,成本过高,没有实用价值。 另外在采用阻燃母粒时,其添加比例很难把握,添加比例小,要求母 粒阻燃剂等助剂含量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 具有高阻燃性能的PET薄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高阻燃性能的PET薄膜,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十溴二 苯乙烷2-4份、1010抗氧剂0.7-1.4份,168抗氧剂0.2-0.7份、次 磷酸镁6-10份,四氢呋喃1-1.5份、其他助剂2-4份、PET3-5份、 玻璃纤维6-8份、纳米蒙脱土11-16份、硅烷偶联剂3.5-4.5份和二 氧化硅1.3-4.3份。
优选的,十溴二苯乙烷2份、1010抗氧剂0.7份,168抗氧剂 0.2份、次磷酸镁6份,四氢呋喃1份、其他助剂2份、PET3份、玻 璃纤维6份、纳米蒙脱土11份、硅烷偶联剂3.5份和二氧化硅1.3 份。
优选的,十溴二苯乙烷3份、1010抗氧剂1份,168抗氧剂0.5 份、次磷酸镁8份,四氢呋喃1.3份、其他助剂3份、PET4份、玻 璃纤维7份、纳米蒙脱土13份、硅烷偶联剂4份和二氧化硅2.5份。
优选的,十溴二苯乙烷4份、1010抗氧剂1.4份,168抗氧剂 0.7份、次磷酸镁10份,四氢呋喃1.5份、其他助剂4份、PET5份、 玻璃纤维8份、纳米蒙脱土16份、硅烷偶联剂4.5份和二氧化硅4.3 份。
优选的,一种具有高阻燃性能的PET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S1:按照比例将十溴二苯乙烷、1010抗氧剂、168抗氧剂、次磷 酸镁、四氢呋喃、其他助剂,放入加温混料机中,启动加温混料机进 行搅匀烘干动作,直至烘干,并搅拌均匀;
S2:将经预先准备的PET倒入加温混料机,直至搅拌均匀,然后 用挤出机做成塑胶颗粒,形成PET高阻燃薄膜母粒;
S3:将S2中形成的PET高阻燃薄膜母粒和玻璃纤维、纳米蒙脱土、 硅烷偶联剂和二氧化硅进行熔融混合后,进行拉伸成膜,即得到所述 的一种具有高阻燃性能的PET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施恺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施恺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25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