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子式斯特林发动机装置及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92629.4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5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焕光;包云皓;朱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G1/043 | 分类号: | F02G1/043;F02G1/053;F02G1/057;F02G1/055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张联群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子 式斯特林 发动机 装置 工作 方法 | ||
1.一种转子式斯特林发动机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冷热端气缸(10,1)、上下冷热气缸联通管路(8,9),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热端气缸(10,1)分别包括冷热端气缸壳体(16,7)、冷热端气缸转子(11,3)、第一第二两个热端气缸热腔(2,6)、第一第二两个冷端气缸冷腔(12,15)、气缸上端盖(18)和气缸下端盖(19),所述对称设置的冷热端气缸(10,1)内对应设有冷热端气缸转子(11,3),所述的冷热端气缸转子(11,3)的上下端面上分别设有冷热端转子上侧凸起(14,4)和冷热端转子下侧凸起(13,5),所述的气缸上端盖(18)和气缸下端盖(19)的中部分别开有滑动槽(20,21),上下端盖上的上下侧凸起滑动槽(20,21)成直角分布,中点在同一轴线上,所述冷热端转子上侧凸起(14,4)分别位于气缸上端盖(18)的上侧凸起滑动槽(20)内,冷热端转子下侧凸起(13,5)分别位于气缸下端盖(19)的下侧凸起滑动槽(21)内;冷热端气缸转子(11,3)的内摆线运动通过冷热端气缸转子(11,3)上下两端面上的圆柱形凸起各自对应的上下侧凸起滑动槽(20,21)内的滑动实现;所述的第一第二两个热端气缸热腔(2,6)分别通过上下冷热气缸联通管路(8,9)与第一第二两个冷端气缸冷腔(12,15)联通构成第一冷热端气缸冷热腔(12,2)和第二冷热端气缸冷热腔(1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式斯特林发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热端气缸转子(11,3)的外轮廓线基于动圆上一点运动的轨迹,定圆内切于动圆,动圆沿定圆外侧作无滑移的滚动,定圆与动圆的半径比为1:2,定圆与动圆起始相切处的运动轨迹即为冷热端气缸转子(11,3)的外轮廓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式斯特林发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设置的冷热端气缸(10,1)的冷热端气缸壳体(16,7)的内轮廓线基于冷热端气缸转子(11,3)运动轨迹的外包络线,冷热端转子上侧凸起(14,4)和冷热端转子下侧凸起(13,5)在上下侧凸起滑动槽(20,21)作往复直线运动时,冷热端气缸转子(11,3)运动轨迹的外包络线即为冷热端气缸壳体(7,16)的内轮廓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转子式斯特林发动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冷热端气缸转子(11,3)其中一个转子上侧凸起中心位于定圆与动圆起始相切处,转子下侧凸起位于定圆圆心;冷热端转子上侧凸起(14,4)和冷热端转子下侧凸起(13,5)各自的运动轨迹为相互垂直的往复直线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式斯特林发动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热端转子上侧凸起(14,4)上各自加装有一根连杆(23),两根连杆分别连接在位于冷热端气缸上部中央的同一飞轮(22)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式斯特林发动机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上下冷热气缸联通管路(8,9)上各设有一个充入气体工质的充气孔(28)。
7.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2、3、5或6所述转子式斯特林发动机装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根据设在冷热端气缸壳体(16,7)内的冷热端气缸转子(11,3),冷热端气缸转子(11,3)基于上述内摆线运动将气缸分成互不连通的第一冷热端气缸冷腔(12,2)、第二冷热端气缸冷热腔(15,6);第一冷端气缸冷腔(12)、第一热端气缸热腔(2)、第二冷端气缸冷腔(15)和第二热端气缸热腔(6)的容积随冷热端气缸转子(11,3)运动呈周期性变化;由第一冷端气缸冷腔(12)、第一热端气缸热腔(2)构成的第一冷热端气缸冷热腔(12,2)的总容积和由第二冷端气缸冷腔(15)、第二热端气缸热腔(6)构成的第二冷热端气缸冷热腔(15,6)的总容积也随冷热端气缸转子(11,3)运动呈周期性变化;
b.将第一第二两个热端气缸热腔(2,6)分别通过上下冷热气缸联通管路(8,9)与第一第二两个冷端气缸冷腔(12,15)联通;上下冷热气缸联通管路(8,9)上的充气孔(28)与气源相连;
c.设置冷热端气缸转子(11,3)在冷热端气缸(10,1)内的初始位置有90°的相位差,热端气缸(1)内的热端气缸转子(3)将热端气缸(1)平分为容积相等的第一第二两个热端气缸热腔(2,6),冷端气缸(10)内的冷端气缸转子(11)将冷端气缸(10)分成容积最小和容积最大的第一第二两个冷端气缸冷腔(12,15);
d.在冷热气缸转子上侧凸起(14,4)各自加装一根连杆(23),并连接至同一飞轮(22)上,相互联通的第一冷热端气缸冷热腔(12,2)和第二冷热端气缸冷热腔(15,6)的容积随时间周期性发生变化;
e.从两个充气孔(28)分别向相互联通的第一冷热端气缸冷热腔(12,2)和第二冷热端气缸冷热腔(15,6)充入氢气、氦气、氮气或空气气体工质,气体工质在冷热端气缸转子(11,3)中运动呈周期性流经冷热端气缸(10,1)中相互联通的第一冷热端气缸冷热腔(12,2)和第二冷热端气缸冷热腔(15,6),气体工质膨胀收缩产生的功通过冷热端转子上侧凸起(14,4)向外输出动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262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髋关节置换术中角度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