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93465.7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79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周小斌;李晓玲;魏建文;廖雷;王洪强;樊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14 | 分类号: | B01D53/14 |
代理公司: | 西安知诚思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7 | 代理人: | 麦春明 |
地址: | 532100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二氧化碳 非水液 相变 吸收剂 及其 应用 | ||
1.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其特征在于,由伯醇胺和复合有机溶剂构成;所述伯醇胺为羟乙基乙二胺,其浓度为0.5mol/L~2.0mol/L;所述复合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以6:4~7:3的体积比混合的混合液;
所述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在吸收CO2前为均相溶液,吸收CO2后发生液-液分相,分为CO2富相和CO2贫相;其中,所述CO2富相为非水相,且位于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的下层;所述CO2富相的体积占两相总体积的30%~80%;
所述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用于吸收纯CO2或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为5%~20%的CO2,吸收温度为30℃~60℃,吸收负荷为1.57mol CO2/mol伯醇胺~1.8mol CO2/mol伯醇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用于吸收CO2后,得到的CO2富相通过热解吸方式再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的工艺条件为:再生温度为100℃~120℃,再生时间为10min~30min,CO2解吸率为50%~70%。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在二氧化碳捕集领域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二氧化碳捕集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在二氧化碳捕集领域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以所述伯醇胺作为吸收促进剂,以所述二甲基亚砜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构成的混合物作为复合有机溶剂,按照伯醇胺的浓度为0.5mol/L~2.0mol/L,二甲基亚砜和五甲基二乙烯三胺的体积比为6:4~7:3,配制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
S2,通过S1的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吸收纯CO2或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为5%~20%的CO2,吸收温度为30℃~60℃,吸收负荷为1.57mol CO2/mol伯醇胺~1.8mol CO2/mol伯醇胺,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吸收CO2后发生液-液分相,分为CO2富相和CO2贫相;其中,所述CO2富相为非水相,且位于非水液-液相变吸收剂的下层;
S3,将S2的CO2富相和CO2贫相两相分离,通过加热解吸方式对CO2富相进行再生,再生温度为100℃~120℃,再生时间为10min~30min,得到再生后的吸收剂和捕集的CO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346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