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智能断路器的新型剩余电量互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4528.0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3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杨雨;李进;潘军;吴正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舜义恩佳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5/18 | 分类号: | G01R15/1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莫英妍;徐冬涛 |
地址: | 21117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智能 断路器 新型 剩余 电量 互感器 | ||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智能断路器的新型剩余电量互感器,上罩壳和下罩壳组合形成中空的壳体,磁芯、检测线圈、电源线圈和PCB电路板均安装在壳体内部;磁芯为“8”字形结构,检测线圈为矩形结构,PCB电路板的上部为矩形结构、下部为左右结构,且PCB电路板的上部与下部相连;PCB电路板的下表面紧贴磁芯设置,检测线圈通过第一引脚插针安装在PCB电路板的上表面上部,电源线圈安装在PCB电路板的上表面下部,且电源线圈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引脚插针与PCB电路板的下部左、右结构连接,磁芯的下部贯穿在电源线圈内。本发明体积小、精度高,精度可达0.2%计量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智能断路器的新型剩余电量互感器。
背景技术
剩余电量电互感器是一种用于智能断路器的电流采集和智能断路器供电的关键电子元器件,传统智能断路器所采用的是目前市面常见的剩余电量互感器如图1所示。此类剩余电量互感器生产工序复杂,易饱和,精度低(5%),体积大不利安装。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精度0.2%的最新技术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智能断路器的新型剩余电量互感器,通过将PCB电路板和检测线圈安装在磁芯的一侧,并结合套设在磁芯上的电源线圈,实现体积小、精度达0.2%计量级的剩余电量互感器。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用于智能断路器的新型剩余电量互感器,包括上罩壳、下罩壳、磁芯、检测线圈、电源线圈和PCB电路板,上罩壳和下罩壳组合形成中空的壳体,磁芯、检测线圈、电源线圈和PCB电路板均安装在壳体内部;其中,磁芯为“8”字形结构,检测线圈为矩形结构,PCB电路板的上部为矩形结构、下部为左右结构,且PCB电路板的上部与下部相连;PCB电路板的下表面紧贴磁芯设置,检测线圈通过第一引脚插针安装在PCB电路板的上表面上部,电源线圈安装在PCB电路板的上表面下部,且电源线圈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二引脚插针与PCB电路板的下部左、右结构连接,磁芯的下部贯穿在电源线圈内。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用于智能断路器的新型剩余电量互感器,所述检测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两个第一线圈和两个第二线圈间隔设置并依次首尾相连,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之间通过第一引脚插针连接并形成矩形结构。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用于智能断路器的新型剩余电量互感器,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匝数不同。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用于智能断路器的新型剩余电量互感器,所述磁芯为左右对称结构拼接而形成“8”字形结构。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用于智能断路器的新型剩余电量互感器,PCB电路板的顶端一侧设有若干接线端子。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用于智能断路器的新型剩余电量互感器,所述第一引脚插针、第二引脚插针通过焊锡焊接在PCB电路板上。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的用于智能断路器的新型剩余电量互感器体积小、精度高,精度误差可达0.2%。
2、本发明的用于智能断路器的新型剩余电量互感器生产工序较为简单,易于加工生产。
3、本发明的用于智能断路器的新型剩余电量互感器采用的测量线圈去掉了磁芯,在使用中不会饱和。
4、本发明的用于智能断路器的新型剩余电量互感器能同时兼容125A 250A 400A630A 800A等电流规格。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剩余电量互感器。
图2是本发明的用于智能断路器的新型剩余电量互感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用于智能断路器的新型剩余电量互感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舜义恩佳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舜义恩佳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45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翘板式风电叶片存放架
- 下一篇:一种双编码器柔性关节的振动抑制方法及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