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用储能源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95160.X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67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时聪;刘志坚;杨芯岩;靳光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 |
代理公司: | 苏州拓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4 | 代理人: | 李锋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能源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储能源的系统,其相变热能存储机构包括多组能源存储单元,这样,不仅便于安装与设计,而且可以实现大型蓄热设备的设置,便于与建筑物进行结合,本发明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所述保温与支撑机构,且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之间采用所述横向连接锁紧机构连接锁紧固定在一起,各组所述能源存储单元由所述纵向连接杆进行连接固定,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上穿设有能源输入管与能源输出管,且所述能源输入管与所述能源输出管相互间隔布置,可以有效的保证安装效果,保证强度以及支撑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储能源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能源有效利用以及对环境的不断重视,清洁能源的利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的能源的利用与回收一般是利用风能以及电能来实现对能源的发电或者存储,而对于发电来说,由于发电时需要设置电池等,而电池寿命不高,电池报废后污染环境,而对于存储来说,目前一般是利用水等介质进行直接取暖,而难以进行有效存储。虽然相变材料的不断开发,相变蓄热的方式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对于相变蓄热来说,目前一般是设置相变蓄热箱,这种方式不仅结构复杂,而且,难以与建筑物进行有效结合,相变蓄热箱的制备以及组装的成本也较高,影响其在建筑中的存储能源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储能源的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用储能源的系统,包括保温与支撑机构、相变热能存储机构、横向连接锁紧机构和纵向连接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热能存储机构包括多组能源存储单元,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所述保温与支撑机构,且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之间采用所述横向连接锁紧机构连接锁紧固定在一起,各组所述能源存储单元由所述纵向连接杆进行连接固定,处于同一水平方向上的各组能源存储单元上穿设有能源输入管与能源输出管,且所述能源输入管与所述能源输出管相互间隔布置。
进一步,作为优选,每组所述能源存储单元均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相变蓄热组,其中,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间隔且平行的布置,所述相变蓄热组布设在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之间,且由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进行夹紧固定。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由竖向的定位柱进行定位,且所述定位柱采用水平梁柱固定在底座上,所述底座固定嵌入在建筑物的待安装位置处。
进一步,作为优选,处于同一竖向方向上的各个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上均采用多个纵向连接杆进行连接在一起,所述相变蓄热组内的能源输入管与能源输出管与所述纵向连接杆相互垂直的设置。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相变蓄热组包括金属导热型材组件以及密封设置在所述金属导热型材组件内的相变蓄热材料。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导热型材组件包括多根金属导热型材主体,相邻的两根金属导热型材主体之间在宽度方向上焊接固定,所述金属导热型材主体的横截面整体呈四方形结构,且所述金属导热型材主体的中心设置有构成所述能源输入管或能源输出管的流道孔,所述流道孔的外侧四周设置有多组内相变材料容纳腔,所述内相变材料容纳腔的外围位于所述四方形结构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一个所述外相变材料容纳腔,所述外相变材料容纳腔的朝向内相变材料容纳腔的外壁与所述内相变材料容纳腔外壁之间采用连接筋以一体成型的方式连接在一起,且所述流道孔的外壁构设为所述内相变材料容纳腔的内壁。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流道孔的内壁上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多个换热翅片,且各个换热翅片圆周阵列在所述流道孔内,且各个所述换热翅片沿着所述流道孔的径向方向延伸。
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内相变材料容纳腔内填充有内相变蓄热材料,所述外相变材料容纳腔内填充有外相变蓄热材料,且所述内相变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小于所述外相变蓄热材料的相变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未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保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51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