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子莲表型变异突变体植株的诱变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5999.3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6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正位;朱红莲;柯卫东;匡晶;刘玉平;王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3/04 | 分类号: | A01H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8 | 代理人: | 余光军;霍雪梅 |
地址: | 430065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型 变异 突变体 植株 诱变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子莲表型变异突变体植株的诱变方法,所述诱变方法包括:(1)将子莲莲子去壳;(2)将去壳后的莲子经清水浸泡催芽后切除部分子叶使胚芽生长点暴露;(3)用甲基磺酸乙酯溶液为诱变剂进行诱变处理;(4)在水中进行生根和发芽后再行定植,通过表型观察获得表型变异的突变体植株。本发明以子莲莲子为材料,对莲EMS诱变体系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将莲子的外壳全部去掉,莲子吸涨萌发快,发芽整齐一致;将去壳莲子清水浸泡24小时,经切除1/2~1/3子叶,在0.5%浓度的EMS溶液中处理16小时可获得各种表型上有变异的突变体材料,为子莲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材料,有效解决了子莲遗传狭窄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突变体植株的诱变方法,尤其涉及子莲表型变异突变体植株的诱变方法,属于子莲突变体植株的诱变领域。
背景技术
莲(Nelumbo nucifera)属于睡莲科(Nymphaeaceae)莲属(Nelumbo)植物,在中国具有多年的栽培历史。按照用途可将其分为3大类,即藕莲、子莲、观赏莲。其中,子莲由于莲子的食赏同源被广泛应用于餐桌、食品深加工和药材。
中国对于子莲的育种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采用的育种手段主要以传统杂交、卫星搭载诱变及离子注入诱变法为主。获得突出的种质资源是子莲作物育种的关键。育种和生产水平的提高,给子莲的种质创新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单纯对地方品种进行提纯复壮、引进品种和简单杂交很难再获得突破性的种质。通过人工诱变分离一些具有利用价值的变异材料构建突变体库可以为子莲育种提供新的种质材料,从而解决遗传狭窄的问题,推进种质创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表型变异子莲突变体植株的诱变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表型变异子莲突变体植株的诱变方法,包括:(1)将子莲莲子去壳;(2)将去壳后的莲子经清水浸泡催芽后切除部分子叶使胚芽生长点暴露;(3)用甲基磺酸乙酯(EMS)溶液为诱变剂进行诱变处理;(4)将诱变处理后的莲子浸泡在水中进行生根和发芽后再进行定植,通过表型观察获得表型变异的突变体植株。
莲子外被坚硬的外壳,常规破壳方法为手工磨去或机器破坏部分外壳,促进莲子吸涨萌发。本发明发现采用机器脱去整个莲子壳,获得的无壳莲子完整且莲子吸涨和萌发快,较破坏部分莲子壳可提前一天完成莲子吸涨过程,莲子萌发更加整齐一致;因此,在步骤(1)中所述的莲子去壳优选为脱去莲子的全部外壳。
步骤(2)中所述浸泡的温度优选25℃左右,所述浸泡的时间优选24hrs,期间流水冲洗两次,防止细菌和真菌滋生;所述的切除部分子叶是切去一个子叶的1/3~1/2使胚芽生长点暴露。
步骤(3)中再用EMS溶液为诱变剂进行诱变处理时,由于莲子颗粒大(粒重1.2克左右),为促进EMS溶液与莲子充分接触和渗入,减少EMS试剂消耗,采用密封良好的自封袋(16cm×24cm)为容器进行EMS诱变过程;其中,用EMS处理结束后用1M的硫代硫酸钠(Na2S2O3)终止反应,将莲子放在网袋中于流水中冲洗24hrs。
所述的诱变处理的方式包括:将切去部分子叶的莲子放入自封袋中加入浓度为0.25%-1.00%的EMS,调节pH=7,在摇床上震荡处理;其中所述的震荡处理的温度优选为28℃,震荡处理的转速优选为60r/min,所述的震荡处理的时间为8hrs-20hr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未经武汉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59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刹车盘
- 下一篇:一种利用四氯化硅制备疏水型二氧化硅纳米纤维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