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肉松炒锅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6251.5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90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肖仁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珑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34;A47J36/16;A47J36/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集智汇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7 | 代理人: | 冷洁 |
地址: | 6117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肉松 炒锅 | ||
本发明属于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肉松炒锅,包括锅体和用于驱动锅体绕其中轴线转动的第一电机,以及设置于锅体外侧的支架;所述支架设有伸入锅体内部的固定锅铲和具有第二电机的旋转锅铲。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在炒制过程中打散肉松,由此避免肉松粘结,并使分散后的肉松均匀受热,提供肉松的炒制品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肉松炒锅。
背景技术
在肉松的炒制过程中,如果肉松的翻炒不均,会使肉松受热不均而导致肉松粘结,如此即使经过不断的翻炒,也会使肉松的炒制效果不佳而影响口感;此外,粘结后的肉松还可能由于受热问题而粘结在炒锅的内壁,不方便工作人员从炒锅中取出,也不方便工作人员清洗炒锅。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肉松炒锅,能够有效的在炒制过程中打散肉松,由此避免肉松粘结,并使分散后的肉松均匀受热,提供肉松的炒制品质。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肉松炒锅,包括:
锅体;
用于驱动锅体绕其中轴线转动的第一电机;以及
设置于锅体外侧的支架,所述支架设有伸入锅体内部的固定锅铲和具有第二电机的旋转锅铲。
本发明的具体生产过程中,锅体相对固定锅铲和旋转锅铲转动,此时固定锅铲能够对肉松进行一次铲炒,而旋转锅铲则对肉松进行二次铲炒,以此确保肉松在炒制过程中实现彻底打散,以此确保肉松被均加热。
优选的,所述支架沿锅体的直径方向设置。
当支架沿锅体的直径方向设置时,支架在锅体上具有最大距离,此时支架具有足够的距离用于安装固定锅铲和旋转锅铲,由此避免固定锅铲和旋转锅铲靠的太近而不利于打散肉松。
优选的,所述支架远离锅体的一侧设有第一伸缩装置和第二伸缩装置;所述第一伸缩装置的主动端穿过支架与固定锅铲连接;所述第二伸缩装置的主动端穿过支架与旋转锅铲连接。
在本发明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一伸缩装置和第二伸缩装置进行调节,由此调节固定锅铲和旋转锅铲距离锅体底部的高度,以此适应不同数量肉松的炒制要求,从而确保不同工况中肉松的炒制品质。
优选的,所述旋转锅铲倾斜设置。
对于旋转锅铲来说,其翻炒作用是为了将底部的肉松翻转至上侧,使上侧和底部的肉松来回受热,以达到均匀受热的目的,如果旋转锅铲垂直设置,那么取旋转平面与锅体底部所在平面平行,如此达不到将底部肉松翻转至上侧的效果,从而无法实现使肉松均匀受热的目的。
优选的,还包括底座和燃烧炉;所述燃烧炉在底座的内部与其抵触;所述支架与燃烧炉连接;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的一端与底座铰接,另一端与燃烧炉铰接。
在现有技术中,肉松炒锅大多使用铰机构作为翻转机构,导致正常工作时投料所需高度过高或出料时锅体的锅沿高度过低,以至于投料或出料时,工作人员操作较困难,给工作人员带来不便,也使工作效率降低;因此,本发明利用翻转机构代替铰机构,由此降低投料时的高度,也提高了出料时锅体锅沿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第三伸缩装置和设置与底座两侧的连杆组;任意一个连杆组的一端与底座铰接,另一端与燃烧炉铰接;两个连杆组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三伸缩装置的一端与连接杆连接,另一端与底座铰接。
在本发明中,翻转机构带动锅体的翻转是通过第三伸缩装置和连杆组实现的;当第三伸缩装置伸出时,连杆组展开,从而达到朝燃烧炉外侧翻转锅体的目的;相反的,都第三伸缩装置回缩时,连杆组收缩,此时锅体重新进入燃烧炉,并与燃烧炉实现靠接,从而可以进行下一部分肉松的炒制作业。
优选的,所述底座设有用于支撑第二杆的支撑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珑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珑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62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卷式反渗透膜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设备
- 下一篇:一种卧式炒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