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颗粒长效肥料及其造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6585.2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2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卢宗云;李杰;段文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安徽伽雅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5/12;C05G3/4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奥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4 | 代理人: | 田小红 |
地址: | 110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颗粒 长效 肥料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颗粒长效肥料及其造粒方法,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料量和需肥特性,将肥料原料为:氮肥或磷肥或钾肥或氮、磷复合肥或磷、钾复合肥或磷、钾复合肥或氮、磷、钾复合肥,按重量配比分别将肥料原料60~80份,增效剂5~10份,粘结剂5~10份,增硬剂10~20份研磨成粒度不小于50目的粉末,制得各原料粉末;将各原料粉末按上述重量配比混合均匀,得到造粒原料;将造粒原料经压球机进行造粒,制成重量为10克~200克,颗粒直径为4厘米~8厘米,硬度为120N~200N的大颗粒肥料。本发明不但工艺步骤简单、生产成本低、而且生产效率高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颗粒长效肥料及其造粒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大颗粒肥料,公开号为:CN101709018A,公开(公告)日:2010-05-19,其公开了一种大颗粒肥料。传统肥料为粉状或5毫米以内小颗粒状,其融水速度快,易流失和挥发,一季作物须多次施肥;难准确掌握施肥量,易造成施肥量不足或过量,控释肥大颗粒尿素表面喷涂、包衣材料多,成本高,降低了肥料原有含量。本发明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性和整季需肥量,利用尿素能熔融的特性,加入钾、磷,尿酶抑制剂,聚天冬氨酸,硫磺包衣等用不同型号的模具,生产成20-500克,直径2.5-12厘米,释放时间45-300天的大颗粒肥料,每季作物只施一次,每次只施一丸,有效解决了传统肥料的不足,同时能为农民省肥,省钱,省工又增产。
上述现有技术虽然可以提高肥料的效果,但该现有技术中的大颗粒肥料配方在制作成大颗粒肥料的时候,工艺十分的复杂,而且该配方仅限于该工艺进行加工,制作时需要先将尿素放入锅中加热至熔融,再加入氯化铵或硫酸铵充分搅拌均匀调成熔浆,用定量灌注机灌入球形模具中,待模具冷却后,用张合机张开冷冻成型的肥料模具,分离出模具中的球形肥料。合好模具继续灌注,分离出的肥料传送到包装车间用朔料桶包装成成品。分离出的大圆球肥料根据需要还需要传送到流化床包衣机内进行加工。从上述工艺可以看出现有技术在制作大颗粒肥料时的工艺步骤十分复杂,而且需要大型的设备和模具,从而大大的增加了生产成本,由于需要模具成型,从而导致其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大颗粒肥料的工艺步骤简单、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大颗粒长效肥料及其造粒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颗粒长效肥料,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料量和需肥特性,将氮肥或磷肥或钾肥或氮、磷复合肥或磷、钾复合肥或磷、钾复合肥或氮、磷、钾复合肥制成重量为10克~200克,颗粒直径为4厘米~8厘米,硬度为120N~200N的大颗粒肥料。
作为优选的,所述氮、磷、钾复合肥:按重量配比将尿素30~35份,硫酸铵5~10份,磷铵15~20份,氯化钾15~20份,粘结剂5~10份,增硬剂10~15份,硫酸镁0~3份,抑制剂1~2份,脲甲醛1~2份,聚谷氨酸1~2份,碳酸钙0~0.5份分别研磨成粒度不小于50目的粉末,制得各原料粉末;将各原料粉末按上述重量配比混合均匀,得到造粒原料;将造粒原料经压球机进行造粒。
作为优选的,按重量配比将尿素35份,硫酸铵5份,磷铵15份,氯化钾15份,粘结剂10份,增硬剂10份,硫酸镁3份,抑制剂2份,脲甲醛1.5份,聚谷氨酸2份,碳酸钙0.5份分别研磨成粒度不小于50目的粉末,制得各原料粉末;将各原料粉末按上述重量配比混合均匀,得到造粒原料;将造粒原料经压球机进行造粒,颗粒直径4cm,颗粒重量10g,硬度达到120N。
作为优选的,按重量配比将尿素30份,硫酸铵10份,磷铵15份,氯化钾15份,粘结剂5份,增硬剂15份,硫酸镁3份,抑制剂2份,脲甲醛1.5份,聚谷氨酸2份,碳酸钙0.5份分别研磨成粒度不小于50目的粉末,制得各原料粉末;将各原料粉末按上述重量配比混合均匀,得到造粒原料;将造粒原料经压球机进行造粒,颗粒直径8cm,颗粒重量200g,硬度达到200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安徽伽雅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安徽伽雅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65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装箱房屋
- 下一篇:用于农光互补跟踪式光伏发电站的植物补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