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线性阻尼隔振器及具有其的浮置板及浮置板轨道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6777.3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2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杜香刚;肖俊恒;王继军;郭有松;刘韦;朱光楠;刘伟斌;施成;于毫勇;严卫民;孙照亮;朱继光;陈晨;贺志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铁科首钢轨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9/00 | 分类号: | E01B19/00;E01B1/00;E01B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首捷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873 | 代理人: | 梁婧宇 |
地址: | 10008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线性 阻尼 隔振器 具有 浮置板 轨道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线性阻尼隔振器及具有其的浮置板及轨道系统,包括固定部,固定部包括底座、阻尼筒部件及套筒,阻尼筒部件固定在底座中部;套筒对应位于阻尼筒部件外侧且沿底座周侧固定;运动部,运动部包括顶盖、钢弹簧及阻尼活塞,顶盖位于套筒上方且与套筒上端密封活动连接;钢弹簧套设在阻尼筒部件与套筒之间且其上下端对应与顶盖与底座抵接;阻尼活塞一端与顶盖固定,另一端位于阻尼筒部件内;阻尼筒部件的筒体上设有阻尼孔且该筒体距离套筒内壁的直线距离为渐变设置,阻尼筒部件及套筒内装有阻尼液。本发明可以实现隔振器的变阻尼特性,使得隔振器在减小共振峰的同时不放大高频载荷,削弱了道床板的振动,同时降低了噪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减振降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线性阻尼隔振器及具有其的浮置板轨道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地铁运行引起的环境振动噪声,城市轨道大量采用了减振轨道,其中减振效果最好的为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但是,研究表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对于20Hz以上的常规频段振动有明显的减振效果,但对于地铁低频振动来说,它的减振效果并不理想,在低频段甚至会出现振动成分放大现象。
振动中的低频部分由于频率低、波长相对较长,穿越地层以及建筑物的能力强,给附近居民的身心健康、工作和日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会损害古建筑物,影响精密仪器和高技术设备的正常运行。现有的浮置板轨道结构第一阶固有频率通常在10Hz左右,对于建筑物、精密仪器以及人体等极为敏感的5-15Hz之间的低频振动成分,现有的浮置板轨道结构不仅起不到减振作用,反而因为该频段振动接近轨道结构的固有频率而产生共振,进而增强该频段的振动响应。
钢弹簧浮置板轨道属于线性隔振系统,无法同时获得较低的起始隔振频率(高隔振效果)和较高的静态承载能力(系统稳定性),因此浮置板轨道系统在获得高隔振效果的同时必然会引起轮轨系统振动响应增大,即浮置板轨道是通过牺牲系统的稳定性来换取高隔振效果。因此,目前特殊减振地段通常存在噪音大、轨道结构振动大、运营病害较多等问题。大量线路实测结果表明,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的钢轨及轨道板振动远大于普通轨道;列车经过钢弹簧浮置板地段时车内会产生“咕隆咕隆”的中低频噪声,极大程度的影响车辆乘坐舒适性。
要提高浮置板轨道对低频振动的控制效果,传统的办法是降低轨道结构的固有频率,即增加轨道结构的质量或降低轨道轨道结构刚度。由于受铁路基础建筑限界及成本所限,作为轨道结构关键部件之一的轨道板质量增加所带来的减振效果有限;若降低轨道结构刚度,固有频率可减小,但刚度降低过大,则轨道结构位移增大,带来列车运行安全隐患,因此无法进一步通过上述形式来达到降低低频范围内的振动影响。因此,有必要采用新技术提高浮置板轨道的低频隔振性能并降低轮轨系统的振动响应。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非线性阻尼隔振器及具有其的浮置板轨道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线性阻尼隔振器,且非线性阻尼隔根器设置在浮置板上,若干个浮置板及具有其的非线性阻尼隔根器构成了可减低减振效果的轨道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线性阻尼隔振器,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包括底座、阻尼筒部件及套筒,所述阻尼筒部件固定在所述底座中部;所述套筒对应位于所述阻尼筒部件外侧且沿所述底座周侧固定;
运动部,所述运动部包括顶盖、钢弹簧及阻尼活塞,所述顶盖位于所述套筒上方且与所述套筒上端通过密封件密封活动连接;所述钢弹簧套设在所述阻尼筒部件与所述套筒之间且其上下端对应与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座抵接;所述阻尼活塞一端与所述顶盖固定,另一端位于所述阻尼筒部件内;
所述阻尼筒部件的筒体上设有阻尼孔且该筒体距离所述套筒内壁的直线距离为渐变设置,所述阻尼筒部件及所述套筒内装有阻尼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铁科首钢轨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铁科首钢轨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67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应力混凝土张拉固定端挤压式锚固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轮毂夹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