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红外光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6786.2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0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成;王德江;洪永丰;虞林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04;G02B13/14 |
代理公司: | 长春中科长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8 | 代理人: | 高一明;郭婷 |
地址: | 130033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光学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光学系统,包括沿光路方向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第一透镜的光焦度为负,其厚度为4mm~5mm,焦距为‑27mm~‑29mm,通光孔径为Φ39mm~Φ42mm;第二片透镜的光焦度为正,第二片透镜的厚度为6mm~8mm,焦距为24mm~25mm,通光孔径为Φ43mm~Φ45mm;第三片透镜的光焦度为负,其厚度为5mm~7mm,焦距为‑15mm~‑16mm,通光孔径为Φ22mm~Φ24mm;第四片透镜的光焦度为正,其厚度为6mm~8mm,焦距为17mm~18mm,通光孔径为Φ16mm~Φ18mm;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间距为29.1mm~29.3mm,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间距为12.1mm~12.4mm,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间距为1.2mm~1.4mm,红外光学系统的总长为59~80mm。本发明结构紧凑、视场角大、镜片数少、材料常规且涉及种类少、在较宽温度范围实现了较好成像质量的无热化设计、一次成像即实现了良好的冷阑匹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系统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热化紧凑型大视场的中波红外光学系统。
背景技术
大视场红外光学系统无论在军事对抗还是在民用监视、资源勘探和搜救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因此,大视场凝视型红外成像技术一直是世界各强国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红外系统的研究过程中,在实现大视场和无热化的同时实现紧凑结构和低畸变是一个挑战。
发明内容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无热化紧凑型大视场的中波红外光学系统,该系统结构紧凑、视场角大、镜片数少、材料常规且涉及种类少、在较宽温度范围实现了较好成像质量的无热化设计、一次成像即实现了良好的冷阑匹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具体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光学系统,包括沿光路方向依次同轴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的光焦度为负,其厚度为4mm~5mm,焦距为-27mm~-29mm,通光孔径为Φ39mm~Φ42mm;第二片透镜的光焦度为正,第二片透镜的厚度为6mm~8mm,焦距为24mm~25mm,通光孔径为Φ43mm~Φ45mm;第三片透镜的光焦度为负,其厚度为5mm~7mm,焦距为-15mm~-16mm,通光孔径为Φ22mm~Φ24mm;第四片透镜的光焦度为正,其厚度为6mm~8mm,焦距为17mm~18mm,通光孔径为Φ16mm~Φ18mm;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间距为29.1mm~29.3mm,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间距为12.1mm~12.4mm,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间距为1.2mm~1.4mm,红外光学系统的总长为<75mm。
优选地,第一透镜的第一表面为球面,第一透镜的第二表面为高阶非球面,第二透镜的第一表面为球面,第二透镜的第二表面为高阶非球面,第三透镜的第一表面为高阶非球面,第三透镜的第二表面为球面,第四透镜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均为球面。
优选地,镜筒的材料为铝合金,第一透镜、第四透镜的材料分别为硒化锌、AMTIR1或AMTIR3,第二透镜的材料为硅,第三透镜的材料为锗或砷化镓。
优选地,红外光学系统的工作波段为3.7μm~4.8μm。
优选地,红外光学系统还包括光学镜筒,所述光学镜筒为铝合金。
本发明能够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1)红外光学系统采用反远距结构,可以实现60°的大视场范围,且在视场范围内畸变小于5%。
(2)利用不同热膨胀系数的红外材料的合理匹配及光焦度的合理分配,实现红外光学系统的被动无热化设计,确保红外光学系统在-20℃~+60℃温度范围内,无需主动调焦即可实现良好的成像质量。
(3)红外光学系统为一次成像结构,共4片透镜,透镜的数量少,具有结构紧凑、透过率高、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67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热管的制冷制热系统
- 下一篇:一种获取有缺陷的液晶显示模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