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电网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及微电网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7778.X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0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严怀成;韩际雯;陈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创锦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4/00 | 分类号: | H02J4/00 |
代理公司: | 深圳龙图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1 | 代理人: | 代文成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网 控制 方法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系统 | ||
本发明适用于电力系统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微电网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及微电网系统,微电网系统包括微电网端和大电网端,其通过网络通信连接;微电网端用于获取微电网状态模型,并将第一触发状态信息发送至大电网端,第一触发状态信息为微电网端触发第一事件模型的时刻对应的状态信息;大电网端用于接收第一触发状态信息,并通过预测模型预测第一非触发状态信息,并根据第一触发状态信息和第一非触发状态信息控制微电网端电流值和电压值的状态。本方案通过设置预测模型,可以使大电网端获取没有触发第一事件模型时刻微电网端的状态信息,从而大电网端可以根据微电网端全部采样时刻的状态信息对微电网进行控制,提高控制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电网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存储介质及微电网系统。
背景技术
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能量转换装置、负荷、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电系统。微电网整合了分布式发电的优势,为新能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平台。它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在孤岛运行时,可以获得能源独立,大大的降低了对大电网电能的依赖。微电网端功率负载较大,电量不够用时,可以控制大电网向微电网输送,当微电网端功率负载较小,电量有余时可以控制微电网端将多余的电量输送给大电网,因此,微电网端和大电网端之间需要进行信息交换,使大电网端获知微电网端的状态信息,从而根据微电网端的状态信息控制微电网端电量的输入输出。其中微电网端的状态信息指微电网端电流电压的信息,可以通过电流电压信息反应微电网端的功率。
现有技术中微电网端的硬件设备一般通过以太网与大电网之间的中央控制器连接,以实现微电网端和大电网端的信息交互。受网络带宽的影响,为了节约网络资源一般都会在微电端设置事件触发机制,通过触发参数来减少数据传递,节约网络资源。
但是,这种方案中大电网端只能获取触发事件的数据,存在丢包问题,从而大电网对微电网端做出的控制存在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电网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方案中大电网端只能获取触发事件的数据,存在丢包问题,从而大电网对微电网端做出的控制存在偏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微电网端和大电网端,且微电网端和大电网端通过网络通信连接;
所述微电网端用于获取微电网状态模型,并将第一触发状态信息发送至大电网端,所述微电网状态模型为微电网端不同时刻电流值和电压值的状态信息关系模型,所述第一触发状态信息为微电网端触发第一事件模型的时刻对应的电流值和电压值的状态信息;
所述大电网端用于接收第一触发状态信息,并通过预测模型预测第一非触发状态信息,并根据第一触发状态信息和第一非触发状态信息控制微电网端电流值和电压值的状态,所述第一非触发状态信息为微电网端没有触发第一事件的时刻对应的电流值和电压值的状态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电网控制方法,所述微电网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微电网第一状态信息;
识别丢包时刻,并预测微电网第二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状态信息为丢包时刻微电网的状态信息;
通过第二事件模型对第一状态信息和第二状态信息进行处理,确定第二触发状态信息,所述第二触发状态信息为触发第二事件模型的时刻对应的微电网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触发状态信息控制微电网端电流值和电压值的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8中所述微电网控制方法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创锦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恒创锦思(深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77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