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抛光设备及抛光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8045.8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7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曹磊;黄侠;高小云;邓祖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9/00 | 分类号: | B24B29/00;B24B27/00;B24B47/12;B24B5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谭玲玲 |
地址: | 519015 广东省珠海市九洲大道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抛光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抛光设备及抛光方法,抛光设备包括:抛光机构,抛光机构具有磨削轮,磨削轮可转动地设置以对待加工工件进行抛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与抛光机构驱动连接,以驱动抛光机构运动,以使磨削轮与待加工工件接触;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以实时监测第一驱动电机的扭矩电流反馈值,以根据扭矩电流反馈值控制第一驱动电机的运行状态,以使磨削轮与待加工工件之间的压力处于预定范围之内。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抛光打磨的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抛光打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抛光设备及抛光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己接触到的生活电器等产品的外观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对于一些金属件的表面外观质量要求越来越苛刻,从而造成打磨难度越来越高。同时,大量的打磨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工,从而造成目前抛光打磨加工方面人工不足的状况。
在实际的设计中,为了追求更高的设计美学,在一些与人体接触,且有外观要求零部件上采用两三种不同的金属表面处理工艺(不同的拉丝纹理,不同要求的镜面),这样就在实际的生产中对工人的打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的现状是熟练的工人短缺,制造出的零部件合格率不高,因此提升金属表面处理工艺就显得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光设备及抛光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抛光打磨的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抛光设备,包括:抛光机构,抛光机构具有磨削轮,磨削轮可转动地设置以对待加工工件进行抛光;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与抛光机构驱动连接,以驱动抛光机构运动,以使磨削轮与待加工工件接触;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以实时监测第一驱动电机的扭矩电流反馈值,以根据扭矩电流反馈值控制第一驱动电机的运行状态,以使磨削轮与待加工工件之间的压力处于预定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抛光机构包括支撑主体,磨削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主体上;第一驱动电机与支撑主体驱动连接,以驱动支撑主体朝向待加工工件移动。
进一步地,支撑主体上设置传动齿条,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传动齿轮,传动齿条与传动齿轮相啮合。
进一步地,抛光设备还包括支撑座,支撑座和支撑主体中的一个上设置有直线导轨,支撑座和支撑主体的另一个上设置有与直线导轨相配合的滑块。
进一步地,滑块为多个,多个滑块沿直线导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抛光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与磨削轮驱动连接,以驱动磨削轮绕其轴线转动。
进一步地,磨削轮通过转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主体的一端,第二驱动电机安装在支撑主体的另一端,第二驱动电机通过套设在其输出轴和转动轴上传动带驱动磨削轮转动。
进一步地,支撑主体为管状结构,传动带位于管状结构的管腔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抛光方法,适用于上述的抛光设备,抛光方法包括:控制抛光设备的抛光机构运动至初始位置;在待加工工件运动至预定位置后,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启动,以驱动抛光机构朝向待加工工件运动,以使抛光机构的磨削轮与待加工工件接触;检测第一驱动电机的扭矩电流反馈值,并根据扭矩电流反馈值控制第一驱动电机的运行状态,以使磨削轮与待加工工件之间的压力处于预定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扭矩电流反馈值控制第一驱动电机的运行状态的方法包括:当扭矩电流反馈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电流值时,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停止运行,并在扭矩电流反馈值小于第二预定电流值时,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启动;其中,第二预定电流值小于第一预定电流值。
进一步地,抛光方法还包括:在抛光机构朝向待加工工件运动的过程中,控制抛光机构的第二驱动电机启动,以使抛光机构的磨削轮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80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