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病毒抗菌氨纶纤维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8047.7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3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斌;王建伟;商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有限公司;北京洁尔爽高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94 | 分类号: | D01F6/94;D01F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微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3 | 代理人: | 李萍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病毒 抗菌 纤维 及其 应用 | ||
1.一种抗病毒抗菌氨纶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氨纶纤维和抗病毒抗菌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病毒抗菌氨纶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病毒抗菌化合物选自取代基嘧啶化合物、取代基吡啶化合物、取代基吡咯化合物、取代基异噻唑啉酮、取代基咪唑啉化合物、苯并异噻唑啉酮化合物、双胍化合物、单胍化合物、苯并恶唑衍生物、苯并噻唑衍生物、噻二唑衍生物、苯并咪唑衍生物、噻吩衍生物、喹啉衍生物、吡咯烷酮衍生物、咪唑烷基脲衍生物、1-羟基-2-吡啶硫酮、2-(4’-噻唑基)苯并咪唑、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三氯卡班和3-碘代丙炔基氨基甲酸丁酯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病毒抗菌氨纶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病毒抗菌化合物为1-羟基-2-吡啶硫酮、2-(4’-噻唑基)苯并咪唑、3-碘代丙炔基氨基甲酸丁酯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病毒抗菌氨纶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病毒抗菌化合物制备成微胶囊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病毒抗菌氨纶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胶囊为纳米级微胶囊。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抗病毒抗菌氨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将抗病毒抗菌化合物加入到氨纶纺丝溶液中,并搅拌得到混合溶液A;
(2)将混合溶液A进行喷丝、牵伸、上油剂、成型,即得到抗病毒抗菌氨纶纤维。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病毒抗菌氨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微胶囊加入到氨纶纺丝溶液中,并搅拌得到混合溶液A;
(2)将混合溶液A进行喷丝、牵伸、上油剂、成型,即得到抗病毒抗菌氨纶纤维。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病毒抗菌氨纶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将纳米级微胶囊加入到氨纶纺丝溶液中,并搅拌得到混合溶液A;
(2)将混合溶液A进行喷丝、牵伸、上油剂、成型即得到抗病毒抗菌氨纶纤维。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病毒抗菌氨纶纤维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其应用于织物、纺织品、卫生用品、医用材料、过滤材料、口罩、头罩、防护服、服装、服饰、鞋袜、合成革、面膜、床品、毛巾、袜子、地毯、家用纺织品、空气过滤材料、无纺布制品、卫生巾、湿巾、尿不湿和护垫产品上。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抗病毒抗菌氨纶纤维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其应用于抗微生物消臭产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有限公司;北京洁尔爽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有限公司;北京洁尔爽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804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相干检测的光纤信息泄密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移动反击式破碎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