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跨隔离IEC104的主配网三遥交互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98399.2 | 申请日: | 2020-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879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7 |
发明(设计)人: | 吉跃瑾;施志良;张高峰;李先上;苏荣强;刘德贺;厉超;王永贵;王永;刘凯;靳昊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46 | 分类号: | H04L12/46;H02J13/00;G16Y40/35;G16Y10/35;H04L9/4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母秋松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隔离 iec104 主配网三遥 交互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跨隔离IEC104的主配网三遥交互方法,在调度控制系统(EMS)和配电管理系统(DMS)之间通过跨隔离IEC104建立单向连接,EMS将变电站出线开关的量测数据通过遥信遥测报文发送至DMS,DMS对变电站出线开关进行控合/控分操作时将遥控命令报文保存为文件通过反向隔离发送至EMS,EMS解析文件格式的遥控命令并发送遥控反校报文至DMS。本发明在不改变现有EMS‑DMS网络结构的情况下实现了横向隔离模式中主配网之间的三遥数据交互,在保障电力监控系统边界安全的前提下提高了主配网之间的数据交互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跨隔离IEC104的主配网三遥交互方法,属于电力系统配电主站与调度主站数据交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配电主站建设过程中需要与其他系统交互图模信息、台账信息、量测信息等。一方面,根据“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基本准则,配电管理系统与调度控制系统之间的横向数据流需跨越横向隔离,而传统的IEC104规约在链路初始化、控制报文等过程均需要进行双向报文交互因而无法满足跨隔离传输;另一方面,不同系统间传统的E格式文件等数据交互方式存在实时性较差及维护效率低等缺点。
发明内容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跨隔离IEC104的主配网三遥交互方法。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跨隔离IEC104的主配网三遥交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EMS侧作为客户端,DMS侧作为服务端,端口可设置为默认端口或可用端口,调度控制系统向配电管理系统发起连接请求,配电管理系统响应连接请求建立TCP连接方式的通讯通道;
步骤2:无需进行链路初始化,采用跨隔离IEC104规约EMS侧立即向DMS侧发送一次遥信和遥测全数据;
步骤3:周期启动遥信和遥测全数据发送过程,当有遥信和遥测数据变化时,启动遥信和遥测变化数据发送过程,且变化数据发送优先级高于周期性的全数据发送;
步骤4:EMS侧客户端以周期间隔t1向DMS侧服务端发送单字节的00H,DMS侧服务端返回单字节的FFH;
步骤5:EMS侧作为数据发送端预留k个字节的遥信变位和SOE事件缓存区,若与DMS侧连接异常中断并重连成功后,EMS侧需将缓存区内最近t2时间段产生的遥信变位和SOE补发送至DMS侧,同一数据仅补发一次,补发完成后再发送一次遥信和遥测全数据;
步骤6:DMS侧作为遥控发起方,将遥控选择报文保存为遥控文本文件通过反向隔离发送至EMS侧遥控执行方;EMS侧收到遥控文本文件后解析成遥控选择命令并下发给变电站,并将变电站的遥控反校报文发送至DMS侧;DMS侧接收到遥控反校报文后解析成遥控反校命令并向EMS侧发送文本文件格式的遥控执行/撤销命令;EMS侧服务收到遥控命令文件后解析成遥控执行/撤销命名发送给变电站,并将变电站反校报文发送至DMS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跨隔离IEC104规约帧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6中EMS至DMS正向传输以socket方式通过跨隔离IEC104规约传输;DMS至EMS反向传输以文本文件方式通过方向隔离ftp方式传输。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遥控文本文件为将跨隔离104规约的遥控二进制报文转化为ASCII码保存至遥控的报文文件,并根据报文文件的发送时间命名文件为YK_年月日时分秒毫秒.tx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83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