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桩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8673.6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09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田锡秋;敖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锡秋 |
主分类号: | E02D5/30 | 分类号: | E02D5/30;E02D5/52;E02D5/72;E02D5/22 |
代理公司: | 新余市渝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4 | 代理人: | 张瑜生 |
地址: | 338000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混凝土 预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桩,包括上桩和下桩,上桩和下桩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加强筋,上桩和下桩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上桩内部的第一加强筋的底端通过螺母连接有上固定圈,下桩内部的第一加强筋的顶端通过螺母连接有下固定圈,上固定圈和下固定圈的外壁均一体成型有凸环,上桩和下桩之间设置有左卡箍和右卡箍,左卡箍与右卡箍通过螺栓连接,左卡箍与右卡箍的一侧内壁均开有卡接槽,上固定圈和下固定圈的凸环位于卡接槽内部,上桩和下桩的内部均设置有空腔。本发明通过设置的上桩和下桩,利用左卡箍和右卡箍使得上桩和下桩进行装配连接,使得预制桩可以一分为二,从而实现混凝土预制桩便于运输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预制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桩。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是实际工程中常见的基础形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是在预制构件加工厂预制的,经过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运至施工现场,用打桩机打入土中,然后在桩的顶部浇筑承台梁基础。
现有技术的预制桩结构较长,导致不便于运输,而且强度较差,导致预制桩不耐用,并且埋于地下时不牢固,导致后期出现歪斜现象。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桩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便于运输、强度较差、埋于地下时不牢固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桩,包括上桩和下桩,所述上桩和下桩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上桩和下桩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上桩内部的第一加强筋的底端通过螺母连接有上固定圈,所述下桩内部的第一加强筋的顶端通过螺母连接有下固定圈,所述上固定圈和下固定圈的外壁均一体成型有凸环,所述上桩和下桩之间设置有左卡箍和右卡箍,所述左卡箍与右卡箍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左卡箍与右卡箍的一侧内壁均开有卡接槽,所述上固定圈和下固定圈的凸环位于卡接槽内部,所述上桩和下桩的内部均设置有空腔,所述上桩的顶部设置有连接盘。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盘的底部外壁焊接有固定环,且固定环与上桩的顶部套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盘的顶部开有均匀分布的沉头孔,所述上桩内部的第一加强筋的顶端插接于沉头孔内部,所述沉头孔内部的第一加强筋通过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盘的顶部开有均匀分布的焊接孔,所述上桩内部的第二加强筋的顶端插接于焊接孔内部,且上桩内部的第二加强筋的顶端与连接盘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螺母的底部设置有弹簧垫,且弹簧垫套接在第一加强筋的顶端外部。
进一步的,所述下桩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壁焊接有稳定杆。
进一步的,所述下桩的第一加强筋的底端与连接柱焊接,且下桩的第二加强筋的底端与连接柱焊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的上桩和下桩,利用左卡箍和右卡箍使得上桩和下桩进行装配连接,使得预制桩可以一分为二,从而实现混凝土预制桩便于运输的效果。
2.通过设置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利用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使得预制桩的强度得到增加,因此实现了预制桩强度高的效果,使得预制桩更加经久耐用。
3.通过设置的空腔,利用上桩和下桩均设置成内部具有空腔结构,一方面减轻预制桩的自重,进一步实现便于运输的效果,另一方面实现了节约原材料的效果。
4.通过设置的连接柱和稳定杆,利用均匀分布的稳定杆使得预制桩在埋于低下时,增加与地下土壤的爪力,使得预制桩埋的更加稳固、结实,防止出现歪斜现象。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锡秋,未经田锡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86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伸缩立式隔王栅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低产卵量淡水经济螯虾的种虾扩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