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体碱催化直接酯化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98802.1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12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琴;程承;郑云武;谢格格;任俊峰;王继大;张志鹏;杨云彬;周玲;普曹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1C3/06 | 分类号: | C11C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地址: | 65005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催化 直接 酯化 制备 共轭 油酸 甘油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碱催化直接酯化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方法,属于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制备技术领域。该方法在反应容器中,加入共轭亚油酸、甘油、固体碱催化剂以及除水剂,控温直接催化酯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水洗、干燥后即得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本申请利用碱金属负载型固体碱对酸性分子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可高效催化游离态共轭亚油酸与甘油直接酯化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解决现有固体碱催化剂在游离态共轭亚油酸中易失活的技术瓶颈,同时也拓宽固体碱的应用范围。该方法催化剂用量少、高效易除、对设备腐蚀小,产物易分离纯化、反应体系无溶剂、成本低、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直接酯化法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固体碱催化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是亚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的酯化形式。共轭亚油酸是一类生理活性较高的游离脂肪酸,具有抗癌、降低人体脂肪含量并增加肌肉质量、提高动物体免疫力、防止动脉硬化、缓解骨质疏松症、平稳血压、抵抗糖尿病等作用。然而,共轭亚油酸易氧化、口感差、不易被人体直接吸收,而共轭亚油酸甘油酯不仅保持了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而且稳定性好、口感更平和、易于被人体吸收。
共轭亚油酸甘油酯很少以天然形式存在,人工合成是目前的主要获得渠道,采用游离态共轭亚油酸与甘油直接酯化是目前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主要方法,包括均相催化法、非均相催化法、酶催化法和超临界法。均相催化法是工业化生产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主要方法,均相酸催化剂包括浓硫酸、磷酸和盐酸等无机液体酸、有机磺酸和酸性离子液体等,均相碱催化剂常用的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甲醇钠、甲醇钾等,这种方法反应速度快、条件温和,但对设备腐蚀严重、后处理复杂、三废排放量大。酶催化法多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存在潜在的溶剂污染风险,且酶的成本高、反应时间长,在经济上缺乏竞争力。超临界法反应时间短、无需催化剂,但反应条件苛刻、反应能耗大,对设备的安全性要求高。非均相催化法使用固体酸碱作催化剂,因催化活性高、比均相催化剂易分离处理、对反应设备腐蚀性小、无污染、反应体系经济性高等优点而备受青睐,是常见的非均相催化剂,固体碱反应条件温和、活性高、副产物少但由于现有的固体碱普遍对酸性分子耐受性低,在游离态共轭亚油酸中易失活,目前用于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主要以固体酸为主,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固体碱直接酯化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体碱催化直接酯化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方法,利用碱金属负载型固体碱对酸性分子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可高效催化游离态共轭亚油酸与甘油直接酯化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解决现有固体碱催化剂在游离态共轭亚油酸中易失活的技术瓶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固体碱催化直接酯化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方法:在反应容器中,加入共轭亚油酸、甘油、固体碱催化剂以及除水剂,控温直接催化酯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经过滤、水洗、干燥后即得共轭亚油酸甘油酯。
所述的固体碱催化直接酯化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方法,共轭亚油酸与甘油的摩尔比为1∶3~12。
所述的固体碱催化直接酯化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方法,所使用的固体碱催化剂选自:Mg/MgO、Ca/MgO、Mg/γ-Al2O3、Ca/γ-Al2O3、Mg/ZrO、Ca/ZrO。
所述的固体碱催化剂的质量分数负载量不超过20%。
所述的催化剂用量为共轭亚油酸质量的0%-10%。
所述的固体碱催化直接酯化制备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的方法,加热至80-200℃反应30-15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林业大学,未经西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88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