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纳米保温储热器的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9234.7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2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孙滕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政科技发展(山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1/00 | 分类号: | F24D11/00;F24D19/10;F24S20/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潍坊市综合***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纳米 保温 储热器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多功能纳米保温储热器的使用方法,通过加装纳米新材料加热技术使每小时耗能低于现有技术产品加热相同面积耗能的十分之一。根据用户需求及现场安装情况定做尺寸方形或圆形,地上放置或深埋地下、材质按照放置位置或现场不同可选择不锈钢、钢材、陶瓷、混泥土结构等,分体式结构,设备层与装置分离安装,安装简单、易维护功能多。用户可随时在手机上或装置显示器上查看所有运行数据,便于用户自己调节。带有自发热、自动补热、储热、保温、换热、双介质运行。自带发电、储电系统,所发电量用于本装置使用,用户安装后不再担心耗能多少,根据用户需求选择风电、光伏、管道水利发电、芯片发电、低温发电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保温储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功能纳米保温储热器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不管是太阳能、空气能、分体壁挂太阳能、电热水器、电锅炉、燃气锅炉,它们的储水箱内部均为一整体空腔结构,是转换热能的一种装置。受圆面半径的影响,整个水箱厚度很大,体积也很大,占据很大的生活空间,在已有的公寓住房中很难找到适合的放置位置,给安装和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传统的储热装置国内外均为承压式金属内胆材质,不耐腐蚀、易击穿,在长期的高温高压下很快会出现疲劳、漏水、缩短使用寿命、电器绝缘性能差、功能简单,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大,装有辅热措施的耗能大。现有产品无法突破耗能大、储热少、保温效果差。鉴于上述缺陷,实有必要必要设计多功能纳米保温储热器的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多功能纳米保温储热器的使用方法,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纳米保温储热器的使用方法,包括高温油泵、循环水泵、缓冲罐、注油装置、蓄电池、发电机、承压排气阀装置、连接管道、阀门、支撑装置、检修门、显示控制装置、顶部排气阀、热水出口、负压安全口、除污镁棒、温度探头、冷水补水口、循环回水口、排污口、介质进口、介质出口、纳米加热材料、保温层、换热器、水位检测装置、油位检测装置、水温检测装置、油温检测装置、水泵、油泵运行时间控制检测装置、总控系统、远程手机控制、发电、储电储热循环、节能模式以及自动恒温模式控制系统,按以下工艺流程方法进行:
A、导热介质流程;太阳能或其它热能通过介质(如导热油)通过管道流入介质入口进入装置内,装置内注满冷水,热能通过换热装置将热量交换给水、将水加热,介质通过换热装置后流向装置介质出口,介质出口连接高温循环泵将介质推动给太阳能集热器等装置(如空气能、燃气锅炉、电锅炉等)介质受热高温膨胀时多余部分流入缓冲装置,产生的压力及空气通过安装在设备层的承压排气阀排放,因压力导致的排放的介质再通过导流管路流入加入介质装置。当介质温度回落时缓冲罐内介质有高温介质泵推入集热装置或换热装置,此工艺介质不会因高温排放泄露,承压安全、换热快热能损耗低。
B、热水及供暖流程;当导热介质与水进行加热交换,水温达到一定温度后,控制器控制供暖循环泵启动,将热水输送到用户,冷水在循环泵的催动下由循环水入口进入装置内,进行循环加热,以达到供暖效果。
C、设备流程:总控制系统按照用户设定的启动、停止时间与温度来控制油泵和水泵运行,进行热能交换,实现供暖。当遇到极端天气,温度探头检测到温度达不到设定温度,总控制系统控制加热系统进行加热,达到设定温度自动停止,低于设定温度自行启动,以保障在极端天气下,用户供暖不受影响。整套系统所需电量均由自发电系统提供给蓄电系统,稳定的提供给整套系统运行所需电量,完全达到自给自足,零消耗,零污染,零排放。真正的做到环保节能无污染,实现自动化控制,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控制整套系统的运行。
D、发电蓄电流程:根据用户需求选择风电、光伏、管道水利发电、芯片发电、低温发电等装置,发电后储存到蓄电系统,供整套设备运行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政科技发展(山东)有限公司,未经天政科技发展(山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92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