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气防窜装置、储层注气管柱及储层注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99503.X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7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发明(设计)人: | 雷征东;田昌炳;熊春明;丁彬;陶珍;刘立峰;耿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16 | 分类号: | E21B43/16;E21B47/06;F16D41/06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嫚嫚;赵燕力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气防窜 装置 储层注气 管柱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气防窜装置、储层注气管柱及储层注气方法,该注气防窜装置包括:注气筒,其侧壁设有第一气孔;注气滑动体,其侧壁设有第二气孔,注气滑动体安装于注气筒内,且能够相对于注气筒运动;测压缸,其包括固接于注气筒的测压缸体和设于测压缸体内的测压活塞,测压缸体内设有分别位于测压活塞两侧的测压腔和封闭腔,测压腔与注气筒的外部空间相连通;测压活塞与注气滑动体连接,测压腔内达到预设压力时,测压活塞能够带动注气滑动体运动至第二气孔偏离第一气孔。通过本发明,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向储层注气增能时,容易发生气体较原油过早地通过地层裂缝窜入至生产井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开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气防窜装置、储层注气管柱及储层注气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资源中,非常规储层存在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等特点。这种非常规储层主要的存储空间为微纳米级喉道非常细小的孔隙,致密油的流动特别困难,这导致原油无法流动或者长距离流动问题非常突出。因此相较于常规油藏,致密油藏开发难度更大。
向储层注气增能是提高油藏的采收率的有效方法,将气体注入到储层中,以补充和保持油层能量。
现有技术中,常规油藏的注气体开采原油的方式通常采用驱替方式,即,具有注入井和对应的生产井。首先将气体从注入井注入,进行充能。然后通过焖井,最后将原油驱替到对应的生产井中采出。
对于致密油藏的开发,该种注采方式具有较大缺陷,储存致密油藏的非常规储层具有低孔隙度和低渗透率的特点,从注入井注入的气体把油驱替到生产井的难度较大,或者需要的时间较长;并且,因为开凿形成的地层裂缝不可预测,注入储层的气体的压力比较大时,容易发生气体较原油过早地通过地层裂缝窜入至生产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气防窜装置、储层注气管柱及储层注气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向储层注气增能时,容易发生气体较原油过早地通过地层裂缝窜入至生产井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气防窜装置,包括:
注气筒,其侧壁设有第一气孔;
注气滑动体,其侧壁设有第二气孔,所述注气滑动体安装于所述注气筒内,且能够相对于所述注气筒运动,所述注气滑动体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二气孔与所述第一气孔重叠,或者所述第二气孔偏离所述第一气孔;
测压缸,其包括固接于所述注气筒的测压缸体和设于所述测压缸体内的测压活塞,所述测压缸体内设有分别位于所述测压活塞两侧的测压腔和封闭腔,所述测压腔与所述注气筒的外部空间相连通;
所述测压活塞与所述注气滑动体连接,所述测压腔内达到预设压力时,所述测压活塞能够带动所述注气滑动体运动至所述第二气孔偏离所述第一气孔。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注气防窜装置包括连接机构,所述测压活塞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与所述注气滑动体连接,所述测压腔内达到预设压力时,所述测压活塞能够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带动所述注气滑动体运动至所述第二气孔偏离所述第一气孔。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传动缸和阀门;所述传动缸包括固接于所述注气筒的传动缸体和设于所述传动缸体内的传动活塞;所述传动活塞与所述注气滑动体连接,能够带动所述注气滑动体相对于所述注气筒运动;所述传动缸体内设有分别位于所述传动活塞两侧的传动腔和压力腔;所述传动腔通过所述阀门与所述注气滑动体的内部空间连接;所述测压活塞与所述阀门连接,所述测压腔内达到预设压力时,所述测压活塞能够使所述阀门切换至打开状态,使得所述传动活塞受气压驱使带动所述注气滑动体运动至所述第二气孔偏离所述第一气孔。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压力腔保持封闭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95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身肿瘤MRI智能化评估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全自动钵苗取喂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