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控制地坑污水液位装置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9749.7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89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周红亮;曹垒;张海宝;徐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扬子江冷轧板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9/12 | 分类号: | G05D9/12;G01F23/6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徐尔东 |
地址: | 21562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控制 污水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控制地坑污水液位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地坑,在地坑内靠近底部位置安装泵体,在地坑上方安装支架,支架上安装感应装置以及限位装置,PV管穿设在限位装置内,其底端连接塑料空心球体,空心球体设置在地坑内,地坑内液体体积发生改变,PV管在限位装置内的位置发生改变;还包括控制系统,其同时与泵体、感应装置连通,感应装置及时获取实时情况,传送至控制系统处,控制系统进行实时辨别,进而对泵体发送开启或者闭合的指令;本发明利用遮挡开关光栅的原理对地坑内的液位进行控制从而取代了传统的浮球控制,能够做到泵体自动开启、关闭,降低了地下室被淹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控制地坑污水液位装置及控制方法,属于地坑自动排水控制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冷轧厂各地下室均有地坑,当坑内泵体运行时将坑内污水及时抽取,防止地下室被淹没,目前泵体开启关闭信号是由坑体内的浮球升降来进行液位控制,如申请号为201520977024.2的申请,公开了一种淋雨线地坑排水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地坑中的浮球式液位控制器、排水泵,以及地坑外的中间继电器、远程输入、输出模块、主控PLC,远程输入输出模块均通过总线与主控PLC连接,远程输出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排水泵;浮球式液位控制器包括三个接线端子,浮球式液位控制器内部包括常开触点和常闭触点,常开触点设置在排水液位高度,常闭触点设置在安全液位高度,接线端子a连接工作电源正极,接线端子b经过中间继电器线圈连接工作电源负极,中间继电器有两个常开触点KA1和KA2,接线端子c经过常开触点KA1连接工作电源正极,远程输入模块的输入端经过常开触点KA2连接工作电源正极;但是
在使用过程中因浮球处于自由状态,导致浮球经常受外力作用导致浮球损坏或因坑内杂质、油污多,导致浮球动作不灵活或卡阻等问题,往往会导致泵体不能及时启动,造成地坑内污水溢流,地下室被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控制地坑污水液位装置及控制方法,利用遮挡开关光栅的原理对地坑内的液位进行控制从而取代了传统的浮球控制,能够做到泵体自动开启、关闭,降低了地下室被淹的风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控制地坑污水液位装置,包括地坑,在地坑内靠近底部位置安装泵体,在地坑上方安装支架,支架上安装感应装置以及限位装置,PV管穿设在限位装置内,其底端连接塑料空心球体,空心球体设置在地坑内,地坑内液体体积发生改变,PV管在限位装置内的位置发生改变;
还包括控制系统,其同时与泵体、感应装置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限位装置包括若干顺次安装在支架上的卡环,PV管顺次穿插通过若干卡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感应装置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第一开关光栅和第二开关光栅,第一开关光栅位于第二开关光栅下方,即第一开关光栅靠近地坑表面;
在PV管上设置铁箍;
在地坑内设置高液位和低液位,当塑料空心球体位于低液位时,此时铁箍与第一开关光栅位置匹配,当塑料空心球体位于高液位时,此时铁箍与第二开关光栅位置匹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前述的控制系统包括整流电源、继电器、接触器以及空气开关,前述四者通过导线顺次连接形成封闭式回路;
继电器同时与第一开关光栅、第二开关光栅连通;
接触器与泵体相连通;
一种基于所述的自动控制地坑污水液位装置的控制方法,具体步骤为:
当地坑内污水液位上升时,塑料空心球体带动PV管在卡环内上升,当上升位置达到地坑内的高液位时,铁箍挡住第二开关光栅,此时继电器发出闭合接触器的指令,接触器闭合,控制系统连通,泵体启动,对地坑内的污水进行抽取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扬子江冷轧板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扬子江冷轧板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97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