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设备声信号和EMD的设备状态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9767.5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3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杰;何君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G01H17/00;G06N3/0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设备 信号 emd 状态 监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设备声信号和EMD的设备状态监测方法,应用于建筑设备状态监测,是一种全新的设备状态监测方法。包括:对设备各状态下的运行声信号以及环境噪声的采集、设备运行声信号的归一化处理、归一化信号的EMD分解、基于白噪声EMD统计特性的有效IMFs筛选、以多个有效IMFs的能量密度构造特征向量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及利用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设备运行的监测和判断。使用时不需提前安装多余的传感器,也不需与运行中的设备直接接触,增强了设备状态监测的便捷性;此外,还能降低利用单台设备分项计电的设备状态监测方法的高成本。本发明适用设备种类广,对于建筑中的水泵、风机、制冷机组等各类机械设备均有一定的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对建筑设备,如风机、水泵、制冷机组等设备运行状态及能耗的监测和故障诊断的方法。
背景技术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声学作为一门交叉性和基础性较强的学科,逐渐被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由于声学测量的非接触性和实时传输特性,在使用中具有易于发现早期故障、无须事先粘贴传感器、可对目标设备进行在线监测等优势,在不易测量振动信号的场合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利用声学信号进行设备状态监测时,需要通过对声信号的分析,进行特征提取。目前对声信号进行分析的主要方法有FFT谱分析、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方法。FFT谱分析是对声信号的整体统计特性的反映,无法对声信号中的非平稳的时频细节进行描述和体现;短时傅里叶变换则通过对声信号进行分段截取来对时变信号进行分析,但仍将分段截取出的每一段信号认为是线性、平稳的信号;小波变换从本质上讲,是窗口可调的傅里叶变换,将小波窗内的信号视为平稳信号。而对于非平稳、非线性的声信号,上述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998年,美国国家宇航局的华裔工程师Norden E.Huang等人提出了EMD方法。EMD方法是一种完全由数据驱动的自适应信号处理方法,克服了上述传统信号分析方法的诸多不足,适用于非线性、非平稳的信号处理中。EMD方法本质上是对一个信号进行平稳化处理,其结果是将信号中不同尺度的波动或趋势逐渐分解出来,产生一系列具有不同特征尺度的数据序列,每一个序列称为一个本征模式分量(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但是,在对声信号进行EMD分解时,由于采集到的声信号中混有的噪声成分,在EMD分解的结果中,会出现无明显物理意义的虚假本征模式分量,因此在对EMD分解产生的IMFs进行分析之前,需要对这些虚假IMFs进行筛选。
在暖通空调领域,为了能更好地制定节能控制策略,需要对暖通空调设备进行精细化的、实时的、动态传输的设备状态监测。目前,国内外的空调能耗监测系统一般仅对设备的耗电量进行分项计量,且每一项中包含多个设备,无法准确得知每一台设备的运行状态。在常规的设备状态监测系统中,如果对每一台设备单独计量,成本较高且管理复杂。因此传统的设备状态监测方法无法满足精细化、实时性、动态传输的监测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设备声信号和EMD的设备状态监测方法,采用该监测方法增强了设备状态监测的便捷性,另外,与传统的利用单台设备分项计电的设备状态监测方法相比,降低了成本。本发明适用设备种类广,对于利用变频改变设备运行状态的各类机械设备均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设备声信号和EMD的设备状态监测方法,用于建筑暖通、给排水设备的故障诊断及效率监测,主要包括对设备各状态下的运行声信号以及环境噪声的采集、设备运行声信号的归一化处理、归一化信号的经验模态分解、基于白噪声经验模态分解统计特性的有效模式分量筛选、根据筛选结果以有限个有效模式分量的能量密度构造特征向量训练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利用该训练后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设备运行的监测和判断。
进一步讲,所述的基于设备声信号和EMD的设备状态监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97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氮掺杂炭微球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模块化热压分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