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云架构的远程睡眠监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99854.0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47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智能仿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G01D21/02;A61B5/0205;A61B5/00;A61M21/02;A61F9/04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董存壁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架构 远程 睡眠 监护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云架构的远程睡眠监护系统,包括:监护平台和监护房间,所述监护平台采用互联网与监护人和医护人员的智能设备连接,所述监护房间共设置有若干个,且分别对监护房间根据等级进行编号,其编号为A1、A2、A3…,B1、B2、B3,C1、C2、C3…,每个监护房间内监护1位患者。本发明通过将监护房间与监护人进行绑定,在监护房间内设置的智能设备将监护房间的数据信息传送至监护平台中,监护人可对绑定的监护房间的数据进行调取,起到远程监护的效果;监护人和医护人员可对监护房间内的助眠设备进行调节并结合睡眠检测来将助眠设备调制至最合适患者的状态,提高睡眠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监护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为一种基于云架构的远程睡眠监护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各种睡眠问题,并且有睡眠问题的患者中还有相当多的人没有得到合理的诊断和治疗。由于人们缺乏对睡眠障碍的认识,并且不能采取适当的方法改善睡眠状况,因此监测一个人的睡眠过程并分析其睡眠特征,对于改善人们的睡眠质量、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在世界睡眠研究领域,多导睡眠监测被认为是诊断睡眠障碍疾病的标准手段。
由于该睡眠监测设备存在成本高,测量方式复杂等缺点,使得该方法更适用于专业的临床研究和诊断,很难为个人提供长期、便利的睡眠监测服务。近年来,许多可以在家庭当中使用的睡眠监测新方法被研制出来,这些监测仪器的成本已经大幅减少,使得它们可以用于日常消费,但与此同时,使用方法的繁琐、精度变化、舒适度欠缺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监护人不能无时无刻的监护在患者身边,不能时刻对患者或者老人的睡眠情况进行监护;患者和老人的睡眠质量差,市场上现有的助眠产品不能很好的适应不同人群使用,助眠效果差。为此,需要设计一个新的方案给予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云架构的远程睡眠监护系统,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云架构的远程睡眠监护系统,包括:监护平台和监护房间,所述监护平台采用互联网与监护人和医护人员的智能设备连接,所述监护房间共设置有若干个,且分别对监护房间根据等级进行编号,其编号为A1、A2、A3…,B1、B2、B3,C1、C2、C3…,每个监护房间内监护1位患者,且监护平台将患者的信息与监护房间的信息向匹配并定时更新,监护人登陆监护平台需要进行注册,并由医护人员来将监护人与患者进行信息匹配,监护人只能观察到与其向匹配的患者所居住的监护房间,所述监护房间内除生活日常使用的器具外还设置有睡眠检测、助眠设备、环境检测、设备控制和视频监护,监护房间内的设备均采用网关并通过互联网来与监护平台连接,对监护平台传输数据,监护人和医护人员在登录监护平台后可以对助眠设备进行控制调节,并且在监护平台的数据库中记录调节设备的信息、调节时间及调节人,患者腕部佩戴智能手环来进行睡眠检测,智能手环检测患者的打鼾时长、睡眠时长、翻身次数、心律和呼吸频率,并将数据通过网关来输送至监护平台的数据库中,监护人和医护人员可对其数据进行调取,睡眠检测数据在数据库中留存7日,超过7日后自动覆盖。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助眠设备包括助眠眼罩、助眠灯、空调、加湿器、香薰机和音响,由监护人和医护人员来远程设定房间湿度,所述空调、加湿器和香薰机联动,在空调检测屋内湿度低于设置湿度时开启加湿器,开启加湿器的同时启动香薰机,来对监护房间进行加湿,空调检测屋内湿度过高时开启空调的除湿功能,空调的温度可由监护房间内的患者调节,也可由监护人和医护人员进行调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助眠灯与音响联动,在开启助眠灯时同时开启音响,助眠灯发出助眠灯光,音响播放助眠音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智能仿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智能仿真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998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浓度氨氮废水循环式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效的塑料颗粒造粒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