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载氧化铁的氧化铝复合材料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00242.2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8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殷旭东;李德豪;王儒珍;毛玉凤;刘志森;朱越平;刘正辉;谢文玉;李长刚;叶芳芳;张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745 | 分类号: | B01J23/745;C02F1/72;C02F101/3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诺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14 | 代理人: | 任毅;黄国亮 |
地址: | 525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载 氧化铁 氧化铝 复合材料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负载氧化铁的氧化铝复合材料及其应用。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包括使用氯化铁浸渍处理γ‑Al2O3,之后煅烧得到。本发明的一些实例,可以在较低的煅烧温度下制备得到,更为节能,同时有利于得到颗粒更细的Fe2O3,使得单位质量的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本发明一些实例的负载氧化铁的γ‑氧化铝复合材料,在较宽的pH值下,均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可以更好地催化Fenton氧化反应的进行,降解有机污染物。本发明的一些实例,可多次使用,整体的使用成本较为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应用,特别涉及负载氧化铁的γ-氧化铝复合材料及其作为非均相Fenton反应催化剂降解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污染物,特别是有毒的有机污染物,会严重污染水体,对环境造成危害。以苯酚为例,很多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会用到酚,例如焦化厂、炼油厂等。所以大部分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中含有酚类污染物,那些含有酚类污染物的废水因其拥有致癌、致畸、致基因突变这三致危害,必须要经过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才能排放,不然的话,当酚类污染物被地表水和地表土壤吸收后,会造成无法恢复的损害。
随着人类越来越高的水污染危害性意识,水处理技术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对苯酚废水的处理技术也日渐发展起来,其中高级氧化技术是含酚废水的处理技术中一项重要的技术。
通过各种光、电、声,磁等物理化学方法从而产生大量羟基自由基(·OH)并且以之作为主要氧化剂的氧化技术称作为高级氧化技术(APOs)。Fenton法和类Fenton法是APO中的一种。
Fenton法是由法国科学家芬顿提出的,以Fe2+为催化剂,与H2O2形成Fenton反应体系,催化分解H2O2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OH,该方法以操作方便,Fenton试剂易获得,对反应条件要求不高适用范围比较广而备受青睐。该法的缺点是容易产生大量铁泥和所需的pH值范围较窄。近年来,在传统Fenton法上发展的利用其他离子或固相的铁源使得H2O2分解出·OH的类Fenton法,成为Fenton氧化法的重要发展方向。
非均相Fenton反应是采用固相的铁源和H2O2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的一种高级氧化技术。非均相Fenton法和传统Fenton法都是通过生成的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和水中的污染物反应,达到去除效果的目的。非均相Fenton法在水处理过程中,保持了传统Fenton法操作简单,处理效果良好的优点,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克服传统Fenton法中产生大量铁泥以及pH范围太窄等问题。固相的铁源能够更方便的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经过适当的处理后甚至可以进行循环再利用,为水处理减少了经济成本。
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在非均相Fenton反映体系中呈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但是由于铁离子容易溶于水中,所以研究者们采用各种载体来负载这些铁源,增强其稳定性,使催化剂不仅能够高效的催化降解有机物,还能够减少其损耗,提高催化剂的重复利用率。常用到的载体有有机载体、分子筛、黏土、硅石、氧化铝等。张国宇等人(张国宇,王鹏,石岩,等.微波诱导Fe2O3/Al2O3催化剂催化氧化处理水中苯酚[J].催化学报,2005,26(007):597-601.)以γ-Al2O3为载体,负载α-Fe2O3作为催化剂处理苯酚废水,其往苯酚废水中加入60g/L的催化剂和600mg/L的过氧化氢并使用400W的微波辐照5min,使得苯酚去除率达到97.87%,并且在重复使用催化达到20次后,利用XRF检测出催化剂中的α-Fe2O3含量仅降低0.02%,而且苯酚的去除率仍然高达96.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02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