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卧式九辊钢带轧齿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00363.7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1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胡省宪;徐勇;沈凌峰;沈春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坤勇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13/04 | 分类号: | B21B13/04;B21B2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邢黎华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九辊钢带轧齿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卧式九辊钢带轧齿机,涉及轧钢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压花辊以及水平对称设置于压花辊的两工作辊和两支撑辊,压花辊与工作辊二者外廓紧密配合,工作辊与支撑辊二者外廓紧密配合;支撑辊主动传动扭矩至工作辊,并由工作辊传动扭矩至压花辊,钢带通过工作辊与压花辊之间的通道,由工作辊转动挤压钢带至压花辊表面,以实现对钢带的轧齿。本发明在总结两辊轧机和三辊轧机的优缺点的基础上,采用九辊轧机,整个九辊轧齿机具有极高的轴刚性,重视硬度,轴径小,轧制力小,工装状态下不会出现额定限度以外的轴弯曲,轧制出来的带材厚度和均匀性好,保证了加工出的带材表面质量,从而使得整机具有更高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钢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卧式九辊钢带轧齿机。
背景技术
在焊接内齿管的整个加工过程中,钢带轧齿属于核心技术,也是难点所在。传统钢带压齿用的是仿照两辊轧机设计的两辊轧齿机,和仿照传统三辊轧机结构基础上设计的三辊轧齿机。但是传统的钢带轧齿方式存在一定的缺点:两辊轧机缺点是同种轴径下轧辊刚性不足,导致轧齿时轴拱起,造成带材横向厚度不均以及带材走S形,严重时甚至导致轧辊轴断裂。
三辊轧齿机弥补了两辊轧机的缺点,通过左右对称布置的光辊挤压绕在压花模具上的钢带,压花辊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可以使用较细的轧辊轴。压力的增加通过增加两侧光辊的轴径来弥补,相同造价和运行成本下,带材质量和能加工的范围(可加工带材宽度增加,材料种类增加,能加工较硬金属)。但三辊轧机也存在缺点:1、材料限制,光辊需要较硬的表面和高韧性、高刚性的整体,满足这种要求的材料很少且昂贵。通常采用的解决方案是表面喷涂硬质涂层、便面淬火等方法,成本不高但运行维护麻烦。也有采用表面热套硬质合金的方法。2、原理限制。任何材料在较大压力都会发生轻微变形,理论上光管通过钢带挤压压花辊是线接触,接触面积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接触点因为轧辊和带材的变形,接触面变为面接触,且压力越大,变形越严重,接触面积也就越大。而相同条件下,轧辊承受的力等于材料的屈服强度乘以接触面积。不断增加光辊直径会造成需要的下压力越来越大,对于轧机两侧的轴承负荷极大。甚至当材料硬度达到某一值时,轧辊直径增加提供的轧制力等于或小于材料变形增加的抵抗力增加光辊直径起不到作用。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使用小直径和硬度(整体硬度而非表面硬度)极高的光辊。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在这里提出一种能提高轧齿质量和精度,并能使得轧齿钢带直线度和厚度更加均匀的卧式九辊钢带轧齿机。
发明内容
针对实际运用中这一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卧式九辊钢带轧齿机,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卧式九辊钢带轧齿机,包括压花辊以及水平对称设置于所述压花辊两侧的两工作辊和两支撑辊,所述压花辊与所述工作辊二者外廓紧密配合,所述工作辊与所述支撑辊二者外廓紧密配合;
所述支撑辊主动传动扭矩至所述工作辊,并由所述工作辊传动扭矩至压花辊,所述钢带通过所述工作辊与所述压花辊之间的通道,由所述工作辊转动挤压所述钢带至所述压花辊表面,以实现对所述钢带的轧齿。
进一步的,还包括关于所述压花辊对称的两组限位辊,每组所述限位辊包括两个,每两个所述限位辊竖直对称设置于所述工作辊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辊处于浮动状态,且每个所述工作辊均通过一个所述支撑辊、一个所述压花辊和两个所述限位辊限制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辊采用表面镜面处理的硬质材料。
进一步的,还包括机架、动力输入装置与支撑轧辊轴承座,所述支撑轧辊轴承座、所述压花辊、所述工作辊、所述支撑辊与所述限位辊均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支撑辊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轧辊轴承座上,所述动力输入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辊的一端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坤勇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坤勇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03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