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电力数字模型的智能巡检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00973.7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87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辉;郭志家;孙海玉;郭韦;郑东方;李朋;杨光;彭帅;孟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德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9 | 代理人: | 刘磊娜 |
地址: | 476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力 数字 模型 智能 巡检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电力数字模型的智能巡检系统,其包括:控制器、监控摄像设备、警示设备和移动终端,控制器内安装有电力数字模型,且控制器分别与监控摄像设备、定位设备、警示设备和移动终端连接;移动终端用于供巡检人员随身携带,监控摄像设备、定位设备和警示设备均安装于待巡检区域;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实时获取巡检人员的位置,并根据巡检人员的位置对巡检人员的安全作业范围进行精确的布防,当确定巡检人员越界时控制巡检人员所在位置处的警示设备进行警告;移动终端还用于通过监控摄像设备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利用电力数字模型确定巡检人员的作业过程有危险时,控制巡检人员所在位置处的警示设备进行警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涉及变电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力数字模型的智能巡检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特高压交直流混合大电网、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对电网设备安全和智能运维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物联网、大数据、BIM(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等新技术已经在一些重要的电力工程项目中成功应用,为提升变电运维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发明依托物联网、数字信息处理,多模态监测交互处理技术,通过设备实时运行、在线监测与BIM等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构建全新的面向站域设备的电力数字模型,并基于电力数字模型构建智能巡检系统,主要通过电力数字模型的精确时空性、动态性、交互性特点,分析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实现变电站设备“智能巡检、智能监测、人员定位、安全预警”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力数字模型的智能巡检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电力数字模型的智能巡检系统,其包括:控制器、监控摄像设备、警示设备和移动终端,所述控制器内安装有电力数字模型,且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监控摄像设备、所述定位设备、所述警示设备和所述移动终端连接;
所述移动终端用于供巡检人员随身携带,所述监控摄像设备、所述定位设备和所述警示设备均安装于待巡检区域;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实时获取巡检人员的位置,并根据巡检人员的位置对巡检人员的安全作业范围进行精确的布防,当确定巡检人员越界时控制巡检人员所在位置处的警示设备进行警告;
所述移动终端还用于通过监控摄像设备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利用电力数字模型判断巡检人员的作业过程是否有危险,并在确定巡检人员的作业过程有危险时,控制巡检人员所在位置处的警示设备进行警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其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定位设备,所述定位设备安装于所述待巡检区域;
所述移动终端通过获取移动终端与定位设备之间的绝对距离,从而对作业人员进行精确的三维定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移动终端内部还安装有:数据采集模块和可视化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所述电力数字模型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可视化模块与所述电力数字模型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数据,对所述数据排序后发送至所述电力数字模型;
所述电力数字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后,采用智能算法进行挖掘分析,将输出数据导入可视化模块,根据可视化结果进行分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数据采集模型在采集数据后,还用于进行以下步骤:序列化到大数据文件系统中,并同时持久化到数据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视化模块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所述数据映射成为图形信息,可视化引擎将结果集与场景集成,以三维空间场可视化的形式输出给用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警示设备为声光报警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未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09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