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插拔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01693.8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37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苏俊达;上官志渊;曾舒钰;许圳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6 | 分类号: | H01R43/26 |
代理公司: | 厦门龙格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7 | 代理人: | 娄烨明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插拔组件,用于带动滑设于柜体安装通道上的电器模块向前滑动,包括转动件,其装设于电器模块上并绕垂直于安装通道延伸方向的轴线转动;和驱动件,其用于接收退出指令后驱动转动件转动至顶抵柜体的前表面,以带动电器模块向前滑动至至少部分脱离安装通道。本发明的电动插拔组件,驱动件接收退出指令后驱动转动件转动,转动件转动过程中顶抵柜体的前表面即可带动电器模块向前滑动,结构简单实用,电器模块的插拔便捷,省时省力,且便于维修和更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插拔组件。
背景技术
在电力电子设备中,电器模块多与柜体滑动连接,电器模块与柜体在电器模块的尾部插接,随着拔插件结构越来越复杂,拔插操作较为困难,费时费力,尤其是当电器模块内的电子器件在危险状态中时,由于现有的电器模块的拔插操作不便,工作人员在拔插的过程中也需要消耗一定的时间,从而增加电器模块处于危险状态的时间,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电动插拔组件,该电动插拔组件使得电器模块的拔插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一,一种电动插拔组件,用于带动滑设于柜体安装通道上的电器模块向前滑动,包括转动件,其装设于电器模块上并绕垂直于安装通道延伸方向的轴线转动;和驱动件,其用于接收退出指令后驱动转动件转动至顶抵柜体的前表面,以带动电器模块向前滑动至至少部分脱离安装通道。
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二中,还包括电磁铁、磁性件和控制器;所述电磁铁固设于电器模块或安装通道上,所述磁性件固设于电器模块或安装通道的另一个上;所述控制器接收退出指令时控制电磁铁产生磁场排斥所述磁性件以推动电器模块向前滑动。
基于技术方案二,还设有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三中,所述电磁铁固设于电器模块后部或安装通道后部,所述磁性件固设于电器模块后部或安装通道后部的另一个上。
基于技术方案三,还设有技术方案四,技术方案四中,所述安装通道后部向前延伸设有定位销,所述磁性件固设于定位销的前端;所述电磁铁固设于电器模块的后板上,其为中空套管状并与所述定位销相配合。
基于技术方案四,还设有技术方案五,技术方案五中,电器模块的后板上设有与定位销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电磁铁沿定位孔的轴线固设于电器模块后板的内壁上且其内腔与定位孔连通。
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六,技术方案六中,所述控制器在初始状态控制电磁铁产生磁场吸引所述磁性件,以带动电器模块向后滑动;在所述初始状态,电器模块内置电源为控制器供电。
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七,技术方案七中,所述转动件设有抵接部,所述抵接部的端部用于与柜体的前表面抵接。
基于技术方案七,还设有技术方案八,技术方案八中,所述抵接部的宽度自其固定端向其自由端逐渐减小,抵接部的两侧为弧形。
基于技术方案七,还设有技术方案九,技术方案九中,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设有第一转动齿轮和与第一转动齿轮啮合的第二转动齿轮;所述转动件还包括与抵接部固接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齿轮啮合。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技术方案一中,驱动件接收退出指令(退出指令即可为自动退出指令也可为手动退出指令)后驱动转动件转动,转动件转动过程中顶抵柜体的前表面即可带动电器模块向前滑动,结构简单实用,电器模块的插拔便捷,省时省力,且便于维修和更换。
2、技术方案二中,设置电磁铁、磁性件和控制器,控制器接收退出指令时控制电磁铁产生磁场排斥磁性件,从而推动了电器模块向前滑动,进一步使得电器模块的插拔便捷,省时省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16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