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密实用混凝土振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02340.X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77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徐超;刘建;刘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康太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8 | 分类号: | E04G21/08 |
代理公司: | 合肥左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2 | 代理人: | 胡佳佳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密实 振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建工用材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密实用混凝土振动装置,包括振动棒头,所述振动棒头的内部开设有滚道,所述滚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不对称转棒,所述不对称转棒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垫圈,所述轴承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软轴接头,所述振动棒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软管接头,所述软管接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锥管。本发明通过将软轴设置为多个磁性螺旋转轴组合而成,并使其相邻两端的极性相同,在电机主轴带动软轴发生转动时,振动棒头的振动经软轴传递时,会被多段空气间隔开来,从而在振动传导的过程中降低振动对电机主轴和使用者把握处的影响,从而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和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工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凝土密实用混凝土振动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振动机是工程建设中使用的一种机具,通过旋转的不规则棒头产生离心力作用于振动棒壳体上并使其增频,形成对混凝土的绕动力,能够使混凝土内的空隙被填满得到密实结合,消除混凝土的蜂窝麻面等现象,提高混凝土强度。
但是由于振动棒是通过电机连接软轴来传动动力的,必须要求电机按照一个方向进行转动,以避免软轴松散,因此必须在电机主轴与软轴之间加装防逆装置,现有振动棒防逆装置通过推块与主轴上的凹槽配合,使其嵌入时只允许一个方向带动旋转,从而达到防逆的效果,但是此类结构长时间运行会使得推块与凹槽之间发生磨损,使防逆效果失效;而且现有振动装置的振动棒与软轴直接相连,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装置进行密实混凝土时,手握软轴部分振动感较为强烈,造成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不佳,且振动直接传递到电机主轴上会降低电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混凝土振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密实用混凝土振动装置,具备防逆和防震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密实用混凝土振动装置,包括振动棒头,所述振动棒头的内部开设有滚道,所述滚道的内部活动连接有不对称转棒,所述不对称转棒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垫圈,所述轴承的另一侧活动连接有软轴接头,所述振动棒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软管接头,所述软管接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锥管,所述锥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软轴,所述软轴的一端与软轴接头固定连接,所述软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圆形插头,所述圆形插头的一端与软管固定相连,另一端与电机主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软轴由多个带有磁性的螺旋转轴拼接而成,两个相邻螺旋转轴的相邻一端极性相同。
优选的,所述软管发生弯曲时,其内部弯曲部位的螺旋转轴发生弹性舒张,所述软轴仍保持联动状态。
优选的,所述圆形插头在电机主轴的带动下发生反转时,最靠近圆形插头的一个螺旋转轴反转不会推动相邻的螺旋转轴转动。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将软轴设置为多个磁性螺旋转轴组合而成,并使其相邻两端的极性相同,在电机主轴带动软轴发生转动时,振动棒头的振动经软轴传递时,会被多段空气间隔开来,从而在振动传导的过程中降低振动对电机主轴和使用者握把处的影响,从而提高该装置的使用寿命和使用体验。
2、本发明通过将组成软轴的螺旋转轴压缩一定程度放入软管中,使得软管在自由弯曲时,弯曲位置的螺旋转轴发生弹性舒张,从而使得在软轴弯曲时仍能保证螺旋转轴的截面正对,从而不影响软轴在弯曲的状态下带动转棒发生旋转。
3、本发明通过利用螺旋转轴的螺旋结构,使得电机正转时两相邻螺旋转轴的截面相互正对,从而可以推动下一段螺旋转轴旋转,进而带动不对称转棒转动形成振动,但当电机发生反转时,由于反向转动的螺旋转轴不能抵住并推动下一节转轴,从而使得软轴整体不能进行反向转动,以实现防逆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康太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康太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23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