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汽车的传感器标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02500.0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66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薛辉;杨庆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牧月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25/00 | 分类号: | G01C25/00;G01S7/497 |
代理公司: | 北京美智年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46 | 代理人: | 汪永生;吴晓东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罗山***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汽车 传感器 标定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介质 | ||
本公开涉及一种智能汽车的传感器标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该方法包括:将智能汽车设置为初始化状态;控制所述智能汽车按照预设路线行进,以使得所述智能汽车上的多个传感器获取实时数据,所述传感器包括多个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车载相机;通过实时数据对所述多个激光雷达、所述惯性测量单元、所述车载相机进行传感器标定;根据传感器标定结果生成第一外参,第二外参,第三外参之后完成所述传感器的标定。本公开涉及的智能汽车的传感器标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能够快速准确的对智能汽车上的传感器进行标定,有助于智能汽车在日常行驶时,快速准确的对障碍物进行识别,规划行驶路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信息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汽车的传感器标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驾驶中常见的传感器可包括:摄像头、惯性测量单元、激光雷达。三种传感器各有优劣。摄像头方案成本低,可以识别不同的物体,在物体高度与宽度测量精度、车道线识别、行人识别准确度等方面有优势,但作用距离和测距精度不如毫米波雷达,并且容易受光照、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通常由陀螺仪、加速剂和算法处理单元组成,通过对加速度和旋转角度的测量得出本车的运动轨迹。激光雷达成本高,测距精度最高,但是对物体的材质属性识别较差,另外分辨率较低也是影响使用的原因之一。总之只有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才能实现更稳定可靠的自动驾驶。
使得三种传感器协调统一工作的基础就是传感器的标定,传感器标定是自动驾驶的基本需求,一个车上装了多个/多种传感器,而它们之间的坐标关系是需要确定的。传感器的标定就是确定不同传感器的不同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是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前提,特别是激光雷达的点云数据和图像数据。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智能汽车的传感器标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能够快速准确的对智能汽车上的传感器进行标定,有助于智能汽车在日常行驶时,快速准确的对障碍物进行识别,规划行驶路线。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出一种智能汽车的传感器标定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智能汽车设置为初始化状态;控制所述智能汽车按照预设路线行进,以使得所述智能汽车上的多个传感器获取实时数据,所述传感器包括多个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车载相机;通过实时数据对所述多个激光雷达、所述惯性测量单元、所述车载相机进行传感器标定;根据传感器标定结果生成第一外参,第二外参,第三外参之后完成所述传感器的标定。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包括:在所述智能汽车的正常行驶过程中,基于所述第一外参,所述第二外参,所述第三外参进行图像融合;根据所述图像融合结果规划所述智能汽车的行驶路线。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于所述第一外参,所述第二外参,所述第三外参进行图像融合,包括:基于所述第一外参进行所述多个激光雷达之间的图像融合;和/或基于所述第二外参进行所述多个激光雷达和所述惯性测量单元之间的图像融合;和/或基于所述第三外参进行所述多个激光雷达和所述车载相机之间的图像融合。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控制所述智能汽车按照预设路线行进,以使得所述智能汽车上的多个传感器获取实时数据,包括:控制所述智能汽车在低于速度阈值的状态下行驶,获取所述多个激光雷达的实时点云数据;控制所述智能汽车按照第一预设路线和第二预设路线行驶,获取所述多个激光雷达和所述惯性测量单元的点云数据和车身位姿数据;控制所述智能汽车在低于速度阈值的状态下行驶,获取所述多个激光雷达和所述车载相机的点云数据和相机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牧月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牧月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25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羟基联苯二酚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放射防护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