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爆胎应急安全装置上的紧固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03282.2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76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任基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鑫御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17/04 | 分类号: | B60C1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应急 安全装置 紧固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爆胎应急安全装置上的紧固结构,涉及车辆爆胎应急安全领域,包括两个压紧扣、与两个压紧扣连接的连接扣A、连接扣B,以及设置于两个连接扣上的弹簧挡块A、弹簧挡块B,压紧扣成对设置有两个,分别连接在爆胎应急安全装置开口的两端,定义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该应用于爆胎应急安全装置上的紧固结构,通过将螺栓连接的方式改为靠弹簧张力连接的方式,安装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时可以通过控制弹簧的压缩量来控制弹簧的弹力,也即紧固整个装置所需的拉力,这就避免了螺栓连接时需要通过扭矩扳手预紧来达到安全装置所需的拉力,这样使得最后的组装步骤更便捷、快速,符合批量化生产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爆胎应急安全装置上的紧固结构。
背景技术
伴随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安全越发成为行业关注焦点。据相关统计,高速公路上75%的汽车交通事故是由车辆轮胎引起的,而其中的40%则是由行驶中的车辆爆胎导致的。众所众知,汽车真空胎对应的轮辋均有一凹槽,此凹槽为方便轮胎的安装与拆卸,但车辆爆胎后,轮胎的胎唇部分将在负载作用下滑入轮辋的凹槽内,造成轮胎与轮辋脱离,车轮附着力急剧降低,使得运动中车辆丧失有效的行驶摩擦力与制动力,导致运动中的车辆失去平衡,驾驶者无法控制车辆,从而造成惨痛的汽车交通事故。
为了解决车辆因爆胎导致的转向性能和制动性能的剧减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对试验方法和爆胎后的转向性、制动性、可续行距离做出了具体要求,并引导商用车逐步安装爆胎应急安全装置。目前,爆胎应急安全装置工作原理主要是用来保障车辆爆胎后,轮胎胎唇部分无法滑入凹槽,即轮胎圆周方向没有相对于轮辋脱离的空间,轮胎自始至终会与轮辋保持一体;在爆胎后的轮辋与地面之间,始终有轮胎作为隔离与传递层,保证爆胎后的车辆具有有效的行驶摩擦力与制动力,车辆持续可控,不会发生侧翻与倾覆事故。爆胎应急安全装置还有一定的支撑作用,爆胎后的车辆可以正常行驶1-3km,驾驶员可以安全操控汽车停靠在安全区域。
目前爆胎应急安全装置安装到轮辋上后开口处的连接是靠螺栓紧固的,但由于该安全装置整体结构是圆形,在连接拉紧以后会产生一个沿圆周方向的拉力,而螺栓是直线型的,所以螺栓会同时受到拉力及剪切力。并且,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振动,这又会使螺栓的工况更加恶劣。因为螺栓的抗拉性能较好,但抗剪切的性能一般,所以螺栓在这种工况下很容易折断,导致产品失效,甚至扎破轮胎,造成车辆爆胎等严重交通事故。若要提高螺栓的抗剪切性能,只能使用特制螺栓,但这样成本太高,不利于整车控制成本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爆胎应急安全装置上的紧固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应用于爆胎应急安全装置上的紧固结构,包括两个压紧扣、与两个压紧扣连接的连接扣A、连接扣B,以及设置于两个连接扣上的弹簧挡块A、弹簧挡块B,所述压紧扣成对设置有两个,分别连接在爆胎应急安全装置开口的两端,定义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连接扣A和连接扣B分别与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的压紧扣以绞接方式相连。
所述压紧扣的端部开设有第一铰接孔,所述连接扣A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绞接孔,所述连接扣A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扣A靠近第一安装孔的端部焊接固定有横梁。
所述连接扣B的一端开设有第三绞接孔,所述连接扣B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连接扣B靠近第三绞接孔的端部两侧分别依次开设有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
弹簧挡块A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端面,所述弹簧挡块B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鑫御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郑州鑫御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32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