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隔离器及过氧化氢气体灭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03609.6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8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王诗华;张旭;任江良;顾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东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20 | 分类号: | A61L2/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隔离器 过氧化氢 气体 灭菌 方法 | ||
1.一种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器包括:
操作面板,用于实验人员输入灭菌指令;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灭菌指令,获得灭菌参数,所述灭菌参数至少包括过氧化氢气体的浓度阈值、浓度波动范围、饱和度阈值以及饱和度波动范围;
干燥模块,用于向隔离器内通入洁净干燥的压缩空气,以使隔离器内的空气湿度降至预设的湿度限值;
过氧化氢发生器,用于产生过氧化氢气体,还用于向隔离器内通入水蒸气,以使隔离器内的空气湿度增加;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控制过氧化氢发生器向隔离器内持续通入过氧化氢气体,以使隔离器内的过氧化氢气体浓度达到所述浓度阈值,控制过氧化氢发生器将过氧化氢气体浓度维持在所述浓度波动范围内,控制所述干燥模块和所述过氧化氢发生器对隔离器内的空气湿度进行初步调整,以使隔离器内的过氧化氢气体饱和度调整至所述饱和度阈值,在隔离器内的过氧化氢气体饱和度调整至所述饱和度阈值之后,控制所述干燥模块和所述过氧化氢发生器对隔离器内的空气湿度进行二次调整,以使隔离器内的过氧化氢气体饱和度维持在所述饱和度波动范围内,以使过氧化氢气体对隔离器内部进行灭菌消杀;
感应模块,用于实时监测并反馈隔离器内的水蒸气湿度、过氧化氢气体的浓度以及饱和度;
排残模块,用于在过氧化氢气体对隔离器内部进行灭菌消杀后,清除隔离器内的过氧化氢气体;
所述的处理模块与操作面板、过氧化氢发生器、干燥模块、排残模块以及感应模块均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器还包括:
循环模块,用于驱动隔离器内的气体在隔离器内进行循环,所述循环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通讯连接;
在隔离器内的过氧化氢气体浓度维持在所述浓度波动范围内的时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循环模块驱动隔离器内的气体进行单向流动,以使隔离器内的过氧化氢气体均匀散布于隔离器的内部空间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器还包括:
自检模块,用于检验隔离器的气密性,所述自检模块与所述处理模块通讯连接;
所述操作面板还用于接收实验人员输入的自检指令;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自检指令,控制自检模块对隔离器的气密性进行检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模块还用于实时监测并反馈隔离器内的相对压力值;
所述排残模块还用于对隔离器内的相对压力值进行调整,以使隔离器内的相对压力值始终维持在预定的相对压力范围内。
5.一种过氧化氢气体灭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一种隔离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实验人员输入的灭菌指令;
根据所述灭菌指令,获得灭菌参数,所述灭菌参数至少包括过氧化氢气体的浓度阈值、浓度波动范围、饱和度阈值以及饱和度波动范围;
获取实验人员预设的湿度限值,对隔离器内部进行除湿操作,所述除湿操作是向隔离器内通入洁净的压缩空气,将隔离器内部空气的湿度降至湿度限值;
向隔离器内持续通入过氧化氢气体,以使隔离器内部空气中的过氧化氢浓度达到所述浓度阈值;
在隔离器内的过氧化氢气体浓度达到所述浓度阈值后,将隔离器内的过氧化氢气体浓度维持在所述浓度波动范围内;
在隔离器内的过氧化氢气体浓度维持在所述浓度波动范围内,对隔离器内的空气湿度进行初步调整,以使隔离器内的过氧化氢气体饱和度调整至所述饱和度阈值;
对隔离器内的空气湿度进行二次调整,以使隔离器内的过氧化氢气体饱和度维持在所述饱和度波动范围内,以使过氧化氢气体对隔离器内部进行灭菌消杀;
在过氧化氢气体对隔离器内部进行灭菌消杀后,清除隔离器内的过氧化氢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过氧化氢气体灭菌过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隔离器内的相对压力进行调整,以使隔离器内的相对压力值始终维持在预定的相对压力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隔离器内持续通入过氧化氢气体,以使隔离器内部空气中的过氧化氢浓度达到所述浓度阈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实验人员输入的自检指令;
根据所述自检指令,对隔离器的气密性进行检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东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东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360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