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氨泵供液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03933.8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463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坤;李瑞申;张蕊;孙天慧;孙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1/31 | 分类号: | F25B41/31;F25B49/02;F25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文丽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泵供液 制冷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氨泵供液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氨泵供液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器、膨胀阀、低压循环桶、氨泵、蒸发器和控制系统。压缩机的排气端与冷凝器的进口连接,冷凝器的出口与储液器的进液口连接;储液器的出口与膨胀阀的进口连接,膨胀阀的出口与低压循环桶的供液口连接;低压循环桶的出液口与氨泵的入口连接,氨泵的出口与蒸发器的进口连接;蒸发器的出口与低压循环桶的回流口连接,低压循环桶的回气口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控制系统与膨胀阀连接,用于控制膨胀阀的开度以调节储液器中的液位高度。该制冷系统能够有效减少氨泄漏事故发生的概率,极大提升制冷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氨泵供液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氨泵供液制冷系统是液泵加压供液形式的制冷系统。在蒸发系统与膨胀阀之间设置一个低压循环桶,低压循环桶内部的液体由氨泵增压后,对蒸发系统实行强制供液,从蒸发系统回到低压循环桶的氨,在低压循环桶内气液分离,分离出的干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分离出的液体则再次参与泵加压供液循环。与其它供液方式相比,该供液形式使得蒸发器内的制冷剂为两相流,因此不易积油;其次,氨泵供液为余量供液,可以实现3~6倍的供液倍率;蒸发器内表面湿润性好,再加上蒸发器内部不易积油,制冷剂与蒸发器之间的热交换效果好,从而蒸发器的换热面积有所减少;同时,由于蒸发器的液体压力较高,向同一蒸发温度的多个蒸发器供入的制冷剂液体易于调节均匀,蒸发温度较稳定。
为满足多个蒸发器变热负荷的制冷需求,现有的氨泵供液制冷系统的氨充注量总是按照蒸发器最大热负荷时所需的循环量进行充注。然而,当蒸发器总热负荷较小时,储液器中往往储存着大量的液氨制冷剂,这部分液体由于压力较高而极易发生泄漏。泄露的氨具有毒性和可燃性,会对工作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氨泵供液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储液器中由于储存着大量液氨制冷剂而极易发生泄漏导致工作人员的安全受到威胁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氨泵供液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储液器、膨胀阀、低压循环桶、氨泵、蒸发器和控制系统。
其中,所述压缩机的排气端与所述冷凝器的进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储液器的进液口连接;
其中,所述储液器的出口与所述膨胀阀的进口连接,所述膨胀阀的出口与所述低压循环桶的供液口连接;
其中,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出液口与所述氨泵的入口连接,所述氨泵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进口连接;
其中,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回流口连接,所述低压循环桶的回气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膨胀阀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膨胀阀的开度以调节所述储液器中的液位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输入模块、PID控制模块和液位传感器。
所述液位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储液器上,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液位信号输出端与所述PID控制模块的液位采集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PID控制模块的开度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膨胀阀的开度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PID控制模块的数据输入端与所述输入模块的数据输出端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输入模块中的输入设备为触摸屏或键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PID控制模块为PLC、单片机或计算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液位传感器为钢带浮子式液位传感器、电子式液位传感器、电磁式液位传感器或超声波式液位传感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压缩机为制冷机组,所述制冷机组为活塞式并联机组或螺杆式并联机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华商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39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