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NG船降低隔舱锚固扁钢疲劳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04744.2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84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姜甲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3/56 | 分类号: | B63B3/56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张文玄;周涛 |
地址: | 20012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ng 降低 隔舱 锚固 疲劳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NG船降低隔舱锚固扁钢疲劳的结构,舱壁板的液舱面上设置有用来锚固绝缘箱的扁钢,所述液舱面的反面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液舱面至少包括竖直设置在舷侧的第一锚固扁钢、水平设置在舱顶和/或舱底的第二锚固扁钢,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多个舱壁水平加强筋,所述第一锚固扁钢与其背面的所述舱壁水平加强筋两者的投影十字相交,所述第二锚固扁钢与其背面的所述舱壁水平加强筋相互平行;多个第一肘板,所述第一肘板的一端连接外板,所述第一肘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舱壁水平加强筋。本发明效地提高舱壁上锚固扁铁后的加强结构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设计及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NG船降低隔舱锚固扁钢疲劳的结构。
背景技术
薄膜型NO.96LNG船液货舱角由于夹紧绝缘箱的要求,在液舱面固定有锚固扁铁,同时在反面的隔离空舱区域布置有反顶的加强结构。在国际海事组织IMO出版的2016版IGCCode中,对锚固扁铁的疲劳节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单纯肘板的加强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其要求的增高,所以需要重新布置反顶加强结构,来应对疲劳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LNG船降低隔舱锚固扁钢疲劳的结构,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能够根据锚固扁钢在不同区域的受力特点,提出了应对不同疲劳节点的解决方案,施工便捷,强度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LNG船降低隔舱锚固扁钢疲劳的结构,舱壁板的液舱面上设置有用来锚固绝缘箱的扁钢,所述液舱面的反面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液舱面至少包括竖直设置在舷侧的第一锚固扁钢、水平设置在舱顶和/或舱底的第二锚固扁钢,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多个舱壁水平加强筋,所述第一锚固扁钢与其背面的所述舱壁水平加强筋两者的投影十字相交,所述第二锚固扁钢与其背面的所述舱壁水平加强筋相互平行;多个第一肘板,所述第一肘板的一端连接外板,所述第一肘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舱壁水平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锚固扁钢均包括内外两层,所述加强结构包括:舱壁上部加强筋,所述舱壁上部加强筋与位于上部的内层所述第二锚固扁钢对称设置在舱壁板两侧。
优选地,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多个削斜加强筋,所述削斜加强筋平行设置在舱壁板所述液舱面的反面,每个所述削斜加强筋在船宽方向上布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肘板之间,所述削斜加强筋在船高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外板和所述舱壁上部加强筋之间,其中,所述削斜加强筋的削斜端指向所述外板。
优选地,位于下部的舱壁板上设置有插厚板,所述插厚板的船高方向上自所述外板延伸至下部的第一条所述舱壁水平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插厚板的施工方法包括:在舱壁板上确定插厚板的区域;将确定的区域的原舱壁板割除;在区域内焊接插厚板。
优选地,所述液舱面包括斜向设置的第三锚固扁钢,其对应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内板,所述内板平行于所述外板设置;第二肘板,所述第二肘板的一端与所述外板连接,所述第二肘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板连接,所述第二肘板的主体为四边形。
优选地,所述舱壁上部加强筋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锚固扁钢的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有效地提高舱壁上锚固扁铁后的加强结构的强度,降低加强结构的疲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舱壁板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其中舱壁板的左侧为液舱区域,舱壁板的右侧为隔离空舱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47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