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宕渣标准干密度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06659.X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5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柏鲁甬;石家福;顾良军;高庆华;周碧辉;夏明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正信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9/02 | 分类号: | G01N9/02;G01N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6 | 代理人: | 郑黎明 |
地址: | 315177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准 密度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宕渣标准干密度监测方法及装置,包括取料壳安装、击实宕渣、取样称重、测算体积、样本烘干以及多次测量等步骤,其中在击实宕渣时,需要将压实装置安装在取料壳顶部外侧的平板上,通过压实装置对宕渣进行击实处理,然后再进行后续取样工作,然后再挖去一顿称取质量,并通过铺防水膜倒水的方式进行测量被挖宕渣的体积,使的宕渣混合物体积测量较为准确,根据公式ρ湿=m湿/V得出湿密度,再将宕渣烘干,得出烘干后的质量,利用公式ω=(m湿/m干‑1)和ρ干=ρ湿/(1+0.01×ω)测出其干密度,并将其烘干质量为标准量,使后测量干密度时,直接选用第一次烘干的标准量,使后续检测时省去烘干步骤,加速其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宕渣干密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宕渣标准干密度监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宕渣是指爆破后的碎石,粒径较大,是土石混合物。其粒径大于40mm的石块含量大于30%的土石混合物,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大于150mm(用于路基顶面以下800mm范围内,最大粒径不大于100mm)。
标准最大干密度指的是按照标准击实试验方法,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在最佳含水量时得到的干密度。
现有标准干密度检测有环刀法检测,利用环刀取土,通过称量得出混合土的质量,再通过公式ρ湿=m湿/V(环刀体积)得出湿密度,再将混合土烘干,得出含水量ω=(m湿/m干-1)×100,最后计算得出干密度ρ干=ρ湿/(1+0.01×ω),但这种方法只适合测量一些粒径小于5mm的粘性土(细粒土及无机结合料细粒土),环刀体积一定,无法有效的检测出粒径大于40mm的石块含量大于30%的土石混合物--宕渣,而一些大型的检测设备在对宕渣进行干密度检测时,都会取出大量宕渣(约一吨,取少量时检测结果不可靠),从而导致在烘干时需要浪费很长时间,较为麻烦,量取多时检测周期较长费力,为此,我们提出宕渣标准干密度监测方法及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检测宕渣干密度的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宕渣标准干密度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取料壳插入宕渣堆内,通过锤击的方式将取料壳底部完全插入;
S2,击实,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安装压实装置至取料壳顶部,并通过驱动压实装置实现对取料壳内宕渣的锤击压实;
S3,取样称量,在取料壳内宕渣压实后,人员通过工具将取料壳内宕渣取出,并称重,称取质量m湿为一吨的宕渣混合物;
S4,测算体积,测算一吨宕渣混合物的体积,通过在宕渣取样坑平面上平铺一层防水膜,再倒入水,使水液面与宕渣混合物平面齐平,测算水的体积,从而得出取出一吨宕渣的体积V,再通过公式ρ湿=m湿/V得出湿密度;
S5,样本烘干,将一吨的宕渣混合物倒入烘干机内,进行烘干,烘干后再将干燥的宕渣混合物称量,得出m干,从而计算含水量ω=(m湿/m干-1)×100,最后最后计算得出干密度ρ干=ρ湿/(1+0.01×ω);
S6,多次测量,再称取多次一吨的宕渣混合物,并按照S4操作测出其湿密度,然后选取第一次烘干得出的m干,算出多个ρ干,最后再将多个ρ干取平均值,得出标准干密度。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取料壳底部圆柱壳内径为1m-2m。
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锤击结束后,将宕渣混合物表面刮平。
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人员可以通过铁球铲子等工具进行取样,取样优先挖去取料壳中间部位,而且取样深度尽量一致。
优选的,宕渣标准干密度监测装置,包括取样壳,所述取样壳顶部外侧固定有平板,且平板上通过螺钉安装固定有用于宕渣混合物锤击的压实装置,通过取样壳框选带取样的宕渣,再通过压实装置实现对宕渣的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正信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正信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66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