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湿润性可变的微观孔隙模型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07033.0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619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胡冉;魏鹳举;廖震;周晨星;陈旭升;郭威;武东生;王一凡;陈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朱宏伟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湿润 可变 微观 孔隙 模型 及其 制作 使用方法 | ||
1.一种表面湿润性可变的微观孔隙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叠放的上层盖板(1)、上层垫层(2)、微观模型上部图案层(3)、微观模型下部水平层(4)和底层盖板(5),所述上层盖板(1)和底层盖板(5)均由透明材料制成,所述上层垫层(2)的材质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微观模型上部图案层(3)和下部水平层(4)材质均为NOA系列光学胶微观模型上部图案层(3)上设有微观模型主体图案(11)、水相注入孔(9)、缓冲孔(10)和油相注入孔(12),所述上层盖板(1)设有与三个分别与所述水相注入孔(9)、缓冲孔(10)和油相注入孔(12)对应的注射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湿润性可变的微观孔隙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盖板(1)和底层盖板(5)均由透明有机玻璃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湿润性可变的微观孔隙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观模型主体图案(11)为10mm×5mm的矩形,微观模型主体图案(11)的厚度为30μm至5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湿润性可变的微观孔隙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观模型主体图案(11)为2D孔隙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湿润性可变的微观孔隙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盖板(1)和底层盖板(5)通过螺钉(8)连接。
6.一种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表面湿润性可变的微观孔隙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模具制作:加工掩膜板,再通过紫外光刻方法制作光刻胶模具,然后将聚二甲基硅氧烷液倒入光刻胶模具中,固化后得到PDMS模具;
(二)微观模型制作:在PDMS模具中滴入NOA81紫外固化胶,经365nm紫外光照射固化后,即得到微观模型上部图案层(3);再在载玻片上涂抹NOA81紫外固化胶,同样经365nm紫外照射固化后,即得到微观模型下部水平层(4);
(三)微观模型表面湿润性修饰:将微观模型上部图案层(3)和下部水平层(4)通过双波长高强度紫外光进行照射,根据实际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照射时间进行处理,接触角范围能够覆盖5°至120°的整个区间;
(四)微观模型固定:将微观模型上部图案层(3)放置于下部水平层上方(4),微观模型上部图案层(3)上方放置上层垫层(2),再将上层盖板(1)的三个注射孔(6)对准水相注入孔(9),缓冲孔(10)和油相注入孔(12),底部盖板(5)置于最下方,将上层盖板(1)和底部盖板(5)用螺钉(8)固定,即得到制作好的微观模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面湿润性可变的微观孔隙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的紫外光刻技术,其曝光时间为16s,显影时间为5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面湿润性可变的微观孔隙模型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的紫外光照射时间,对于水-油两相的驱排实验,照射时间应控制在100s以内,使硅油-水-基底三相接触角大于90°;对于渗吸实验,照射时间应大于100s,使接触角范围控制在90°以内。
9.一种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表面湿润性可变的微观孔隙模型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水相注入孔(9)和油相注入孔(12)分别与管路连接,注射泵中分别吸入适量硅油和去离子水,先从油相注入孔(12)中注入高粘度硅油,待硅油从缓冲孔(10)中流出时停止注入;
(二)从水相注入孔(9)中注入染色去离子水,待染色去离子水从缓冲孔(10)中流出时暂停注入;
(三)用胶水封住缓冲孔(10),待胶水固化后,将微观模型放置于高速相机下,开启注射泵,从水相注入孔(9)处注入染色去离子水,相机实时进行拍照,以便后期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703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