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07059.5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32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邰伟鹏;刘锐;卞义;陈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4 | 分类号: | G06Q50/04;G06F16/901;G06K9/62;G06Q30/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王亚军 |
地址: | 24300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部件 智能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系统及方法,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系统包括交互模块、分析处理模块和输出模块,交互模块和输出模块分别与分析处理模块连接。本发明方法为利用交互模块录入订单信息;分析模块根据订单信息、树形车型信息以及线束信息进行选装和线束筛选,并将线束筛选后得到的筛选结果和订单信息与设置的BOM进行查重匹配;分析处理模块将查重匹配结果传输至输出模块,输出模块根据查重匹配结果输出BOM录入表、作业指导书和成本核算单。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选装汽车部件效率低且易造成数据遗漏的不足,本发明可以实现自动化选装,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可对选装流程进行跟踪追溯,避免了数据遗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企业选装生产工作中,普遍存在装规则复杂、选装计划安排不当、选装错误率高、统计繁琐、纸笔勾选方式落后、新员工难以在短时间内熟练操作所有选装步骤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高。如何改变这种传统纸笔勾选方式,以高效率、高利润为目标,根据企业选装生产需求,进一步实现选装内容自动匹配,对实现企业生产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现有的汽车部件选装作业都是人工进行选装,工作当中很容易出现错选、漏选等失误操作,给检测部门带来了过多的工作量。检测部门由于是人工核对,操作工在拾取当中经常出现漏检,错捡。漏检,错捡发生后员工需要补捡,影响到生产节拍,严重时还会造成零件报废。现有的汽车部件选装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成本,容易造成数据的遗漏,效率较低,不利于快速的进行选装生产。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也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例如发明创造名称为:车辆配件确认生产线(申请日:2019年10月25日;申请号:201921817989.X),该方案公开了一种车辆配件确认生产线,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汽车门板个性化选装配件物料的选装正确率。车辆配件确认生产线包括:配件供货平台包括多个配件供货区,每个配件供货区的不同选装配件储藏区对应的设置有确认装置;客户订单服务平台用于记录用户对配件供货平台中不同配件供货区的选装配件列表;物流配送平台包括配件收集框体、框体悬挂牵引装置框体悬挂牵引装置悬挂配件收集框体;配件供货平台分别通信连接框体悬挂牵引装置以及不同选装供货储藏区对应的确认装置。结合选装人员对确认装置的触发与选装配件列表对比,可以实现选装人员准确无误的从配件供货平台选取与用户的选装配件列表所对应的选装配件。但是,该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对配件进行追踪溯源,无法实现对选装数据的有效管理。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汽车部件的选装效率,是现有技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选装汽车部件效率低且易造成数据遗漏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系统及方法,可以实现自动化选装,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可以对汽车部件的选装流程进行跟踪追溯,进而避免了数据遗漏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汽车部件的智能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交互模块,该交互模块用于录入订单信息;分析处理模块,该分析处理模块与交互模块连接,且该分析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订单信息进行选装和线束筛选,并将线束筛选后得到的筛选结果和订单信息与设置的BOM进行查重匹配;该输出模块与分析处理模块连接,且该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查重匹配结果输出BOM录入表、作业指导书和成本核算单。
更进一步地,交互模块包括服务器和移动端,服务器与移动端网络连接;其中,服务器存储有树形车型信息以及线束信息。
更进一步地,分析处理模块包括选装模块、线束筛选模块和查重匹配模块,选装模块、线束筛选模块和查重匹配模块分别与交互模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工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70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