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驻波系数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08103.4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49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陈锴;岳玲娜;王文祥;徐进;殷海荣;赵国庆;魏彦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J23/26 | 分类号: | H01J23/26;H01J23/48;H01J25/34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温利平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毫米波 螺旋线 行波 驻波 系数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驻波系数的装置,包括:匹配筒、同轴型耦合器、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和夹持杆;具体地讲,通过设计三槽型的匹配筒,并插入至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用来减小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的内径,从而减小螺旋线的特性阻抗,使同轴型耦合和螺旋线的特性阻抗相接近,进而使同轴型耦合器和螺旋线之间形成良好匹配,最终实现工作频带内低驻波分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真空电子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改善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驻波系数的装置。
背景技术
行波管是现代军事电子装备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类微波电真空器件。行波管的作用就是使电子注与高频电磁波发生注-波互作用实现能量交换进而实现信号的放大。高频电磁信号从输入结构处输入后,信号沿慢波线传输,最后从输出结构处输出放大的信号。
行波管高频系统的驻波大小,直接影响着行波管的性能。为了保证高频信号以尽可能小的反射进行传输,必须要让慢波结构与输能装置实现良好耦合,方能实现小的电压驻波比。
同轴型耦合器是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最常使用的耦合装置。螺旋线慢波结构的特性阻抗会随电磁波频率变化而变化,且螺旋线的特性阻抗比同轴型耦合结构的特性阻抗要大得多,因此在宽带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中,要实现全频带的匹配耦合,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同轴型耦合结构的特性阻抗,同时,在螺旋线与同轴线连接段减小螺旋线的特性阻抗。目前常用的方法是:
1.将同轴型耦合器的内外导体进行尺寸变化,提高同轴型耦合器的特性阻抗,同时有利于与螺旋线的连接;
2.螺旋线端部拉松渐变。将首、尾端螺旋线前2~3个周期的螺距适当放大,达到阻抗匹配的目的;
3.采用半月形等特殊形式的介质夹持杆;
4.螺旋线端部附近局部减少管壳内径。
第一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对于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而言,螺旋线尺寸较小,同轴线内外尺寸受到螺旋线尺寸的限制,仅依靠同轴线尺寸变化,难以实现慢波结构与同轴型耦合器全频带的良好匹配。第二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在大量生产中,不易控制精度,重复性较差,且对于螺旋线特性阻抗较大的结构效果不明显。第三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对夹持杆的加工和装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难度大。
如果设计管壳内径渐变的慢波结构,对于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而言,由于其截面尺寸较小,将给夹持杆端部的加工制造提出更高的要求,更难保证精度。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特别针对管壳截面尺寸较小的毫米波行波管,可配合任意夹持杆形状,改善行波管驻波系数的三槽型匹配筒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善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驻波系数的装置,针对管壳截面尺寸较小的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通过增加使用三槽型匹配筒来改善波管驻波系数。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为一种改善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驻波系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匹配筒、同轴型耦合器、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和夹持杆;
所述同轴型耦合器安装在同轴型耦合器引入孔内,且同轴型耦合器内导体与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的螺旋线始端连接;
所述夹持杆按角向120度均匀分布在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的螺旋线和管壁之间,用于固定螺旋线;
所述匹配筒又包括同轴型耦合器引入孔、匹配筒轴向方向凹槽、匹配筒轴向方向圆孔与匹配筒轴向方向锥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81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