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型化功率分配器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08685.6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87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宋开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阜太航空装备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5/18 | 分类号: | H01P5/18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窦贤宇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化 功率 分配器 及其 工作 方法 | ||
1.一种小型化功率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入模块,包括:一个输入端口;用于输出信号的信号能量输入;
传输模块,包括:终端短路耦合线和并列耦合线,所述终端短路耦合线用于进行信号能量奇模激励等效和偶模激励等效;所述并列耦合线用于进行信号能量合并输出;
隔离模块,包括:一个隔离电阻;用于平衡输出端口,进行共模信号与差模信号之间的隔离;
输出模块,包括: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用于进行输入信号的分开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功率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口的一端与所述终端短路耦合线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终端短路耦合线的输出端与所述并列耦合线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隔离电阻同时与所述并列耦合线的输出端和所述输出端口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功率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短路耦合线包括第一终端短路耦合线和第二终端短路耦合线;所述第一终端短路耦合线和所述第二终端短路耦合线与所述并列耦合线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功率分配器,其特征在于,终端短路耦合线和并列耦合线使用平行耦合微带线,从而使传输线具有不同的奇模传输阻抗与偶模传输阻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功率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短路耦合线和并列耦合线可实现功率分配与合成,通过合理分配参数,可使得两段传输线的电长度之和小于70度,获得较小电路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功率分配器,其特征在于,该功率分配器的工作频率范围为4.9Hz-6.6GHz。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功率分配器,其特征在于,输入端口和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的端口宽度为1.09MM,终端短路耦合线的长度为3.98MM,终端短路耦合线的宽度为0.36MM,并列耦合线的宽度为0.66MM,并列耦合线的长度为2.41MM,并列耦合线的并列距离为0.28MM,终端短路耦合线的并列距离为0.22MM。
8.一种小型化功率分配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功率分配器通过进行将输入信号能量分成两路或多路输出,从而实现功分效果;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功率分配器进行输入工作电压,从而进行工作;
步骤2、工作信号通过输入模块中输入端口的一端输入,且通过输入端口输入至传输模块中的终端短路耦合线;
步骤21、工作信号通过终端短路耦合线中第一终端短路耦合线和第二终端短路耦合线进行左右两路分开输出;
步骤22、且通过第一终端短路耦合线的另一端和第二终端短路耦合线的另一端输出值并列耦合线的输入端;
步骤3、工作信号通过并列耦合线的输出端输出至隔离电阻进行消除差模信号;
步骤31、工作信号最后通过输出模块中的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进行分开输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小型化功率分配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终端短路耦合线与输入端口、并列耦合线、隔离电阻、以及第一输出端口组成奇模等效电路,其中第一终端短路耦合线可等效为一段普通传输线,对电路进行奇模激励时,从隔离电阻向左看去的阻抗等效于开路,输出端口与隔离电阻阻抗匹配,因此差模信号消耗在电阻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小型化功率分配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终端短路耦合线与输入端口、并列耦合线、隔离电阻、以及第二输出端口组成偶模等效电路,对电路进行偶模激励时,第二终端短路耦合线与输入端口和并列耦合线将输入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匹配起来;因此整体电路工作时,输入端口输入的信号可以被等分成相等的两路输出,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输入的共模信号合成到输入端口输出,第一输出端口和第二输出端口输入的差模信号消耗在隔离电阻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阜太航空装备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阜太航空装备系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868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