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跨座式单轨盾构法隧道内轨道梁桥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08687.5 | 申请日: | 2020-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16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锋;徐升桥;李金凯;尹斌;张付宾;胡国华;杨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00 | 分类号: | E01D1/00;E01D19/12;E01D19/04;E01D21/00;E01B2/00;E01B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陈亚斌;关兆辉 |
地址: | 10005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座式 单轨 盾构 隧道 轨道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跨座式单轨盾构法隧道内轨道梁桥以及其施工方法,该轨道梁桥包括梁体和用于固定支撑梁体的基体,梁体包括轨道梁及端横梁,端横梁设置在轨道梁的两端侧,轨道梁垂直于端横梁的上端面,基体包括支撑端横梁的承压支座,端横梁为鱼腹状结构,包括连接承压支座上板的端部以及跨中的腹部,腹部的厚度大于端部的厚度,可降低端部连接支座后的整体高度。采用本发明新型轨道桥梁无须设置锚箱,不会破坏盾构施工的隧道管片,可以实现将盾构法应用于跨座式单轨隧道内轨道桥梁的施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同时可以降低轨道桥梁的整体高度,并提高轨道梁的抗倾覆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应用于单轨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跨座式单轨盾构法隧道内轨道梁桥以及该轨道桥梁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单轨交通系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轨道交通系统,其与地铁交通系统、轻轨交通系统共同组成城市轨道交通最常见的三种类型。在单轨交通系统中,按照走行模式和轨道结构的不同,主要分为悬挂式单轨交通和跨座式单轨交通。
其中,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属于中等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其往往具有投资少、周期短,智能环保、适用性强、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并且相对于地铁而言,跨座式单轨的建设周期仅为地铁的一半,造价成本也仅为地铁的三分之一。
传统的跨座式单轨虽大部分区间位于地上高架铺设,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立体交通枢纽的规范建设,单轨地下段区间比例越来越大。
盾构法由于安全开挖和衬砌,掘进速度快,盾构的推进、出土、拼装衬砌等全过程可实现自动化作业,施工劳动强度低等特点,是最常用的地下施工方式。但是,由于传统铸钢拉力支座需采用长锚箱来实现支座的抗拉及水平调整能力,而盾构机开挖的隧道管片上无法对支座锚箱进行锚固,造成单轨地下段不能直接采用盾构法施工。
例如重庆单轨、芜湖单轨等国内外单轨制式在地下段区间均未采用过盾构法施工,在隧道内轨道梁桥的结构形式采用与高架区间相同的布置方案,轨道梁采用传统的铸钢拉力支座支撑于垫石上,垫石下方设置独立于地下结构底板的台座和基础。
这种方式不适合隧道长度过长的情况,且轨道梁与传统铸钢拉力支座的布置截面较大,造成隧道断面大、施工周期长、造价高等问题。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轨道梁桥结构以及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轨道梁桥结构以及施工方法,以便能够采用盾构法实现跨座式单轨隧道内轨道桥梁的建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座式单轨盾构法隧道内轨道梁桥,包括梁体和用于固定支撑所述梁体的基体,所述梁体包括轨道梁和通过锚贴合筋与轨道梁相连的端横梁,所述端横梁设置在所述轨道梁的两端侧且所述轨道梁垂直于所述端横梁的上端面,所述基体包括支撑所述端横梁的承压支座,所述端横梁为鱼腹状结构,包括连接所述承压支座的端部以跨中的腹部,所述腹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端部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承压支座为具有线形调整功能的球型支座,包括基座、线性调节机构以及球型支撑结构,所述球型支撑结构包括与所述端部相连接的上板以及与所述基座组配的球型组配面。
优选的,所述端横梁的上端面为平面结构,所述端横梁的下端面为中间突出的对称结构,所述腹部重心点低于所述球形支撑结构的球形组配面。
优选的,所述基体还包括一体浇筑在建筑内的月牙板,所述承压支座锚固在所述月牙板上。
优选的,所述月牙板包括位于中央承载轨道桥梁的主体部和位于所述主体部两侧的施工运输平台,所述主体部和所述施工运输平台之间设置有排水沟。
优选的,所述端横梁的下端面设置有突出的导向件,所述月牙板的主体部上设置有相对平行且沿轨道方向延伸的限位挡块,所述限位挡块设置在所述导向件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86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艺术品陶瓷配方
- 下一篇:一种基于APP进行内容管理的内容管理系统